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节选(五)

2012.05.28 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节选(五)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2 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2 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者多个组分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伴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增高及体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发展速度以及其危害等将显著增加。因而,对2 型糖尿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降糖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 ...

2012.05.28 基层医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指南

作为每位医生都需要学习的“辅导书”,临床指南不仅能对医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还可以规范临床操作,减少医疗费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显示,临床指南是以临床研究为依托,包含了适用于大量人群的治疗新证据和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因此,目前存在的大多数指南,都是大医院的专家根据相应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而制定的,在制定时不仅没有分层,也没有明确针对哪一级别的医院。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学习的指南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但 ...

2012.05.28 癫痫的外科治疗

1.概述癫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关于癫痫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癫痫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癫痫又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癫痫发病率在美国为0.4%,在西欧为0.5%,在我国为0.4%~1.5%。任何可能影响脑结构和脑功能的病理过程,均可引起癫痫发作,其病因很多,包括先天畸形 ...

高血压脑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

2012.05.28 高血压脑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2003年10月~ 2010年6 月收治CT检查示脑出血患者100例, 男48例, 女52例, 年龄40 ~ 79岁; 有高血压病史者68例。入院时血压高72例, 破入脑室8例。入院时行急诊CT检查, 病程第30天复查CT。方法: 急诊CT检出腔隙性脑梗死45例, 给予调血压, 脱水降颅压, 改善脑细胞代谢和对出血量> 50m l或呕吐咖啡渣样物者早期加用抗纤类止血药(氨甲苯酸)5~ 7天综合性治疗。结果:30天后复查CT检出腔隙性脑梗死74例, 且用止血药的病例均出现了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一)

2012.05.2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一)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 ~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 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人口标化率为2.2%),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为3.2%(人口标化率为2.1%)。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同时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 5.5mmol/L作为筛选指标,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二)

2012.05.2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二)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没有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 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2003 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表1、2)。ADA 的IFG 切点为≥5.6mmol/L,IFG 下限切点下调,扩 ...

血清HBV-DNA与a-L-岩藻糖苷酶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临床价值

2012.05.26 血清HBV-DNA与a-L-岩藻糖苷酶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临床价值

长期乙肝病毒感染会引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已有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危险性和血清HBV-DNA水平呈显著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a-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受到广泛重视,但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发现AFU在非癌性肝脏损害中活性也增高。本文作者选择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血清HBV-DNA水平 ...

2012.05.25 患者,男,40岁,间断发热2年

病史特点:患者,男,40岁,主因“间断发热2年,加重伴鼻衄20天 ”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体温高峰出现在下午1点,伴有下肢乏力,体温升高时有四肢关节疼痛,由指、趾端小关节开始,逐渐累及腕、踝、肘、膝、肩等大关节,有时伴畏寒、寒战,数小时后可自行降至正常,就诊于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以及地塞米松每次5mg等治疗2-3天后体温可控制在正常水平,约4-5天至10余天后再次发热 ...

非典型性肺结核X线、CT诊断与病理分析

2012.05.25 非典型性肺结核X线、CT诊断与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 对采用X线、CT技术对患有非典型性肺结核的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7例经病理检验结果证实患有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C3组,平均每组29例。在治疗前分别采用X线技术、CT技术、二者联合检测的方法进行诊断。对3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确诊例数与B组患者基本相同;C组患者的确诊例数明显多于A组和B组。结论 对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充分 ...

2012.05.24 患者,女,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

病史特点:女性,35岁,主因“颈部包块2月,高热10天”于2008年6月10日入院。现病史:2月前,上感服抗生素后约10天出现颈部包块,两侧对称,轻压痛,无伴随症状,超生示:全身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融合。结核抗体(-),PPD(-),抗心磷脂抗体(+),予“可乐必妥”、“希刻劳”治疗一周无效,1月前行淋巴结活检,我院病理科怀疑淋巴瘤,友谊医院、武警总院及北医三院均考虑为病毒感染反应性增生,观察一周无变化。于入院前20天开始服用“强的松 ...

上一页 1 2 3 ... 43 44 45 ... 71 72 73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