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国际肿瘤免疫治疗峰会

2018-11-18 00:16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上海嘉会国际医院
字体大小
- | +

免疫检查点阻断和CAR-T疗法等肿瘤免疫疗法的研发为全球肿瘤治疗打开了全新局面。数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得全球各国监管机构批准。 

然而,肿瘤、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活性。因此,当务之急是确定生物标志物,并通过这些标志物确定哪些患者从这些疗法中获益最大。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免疫诱导的不良事件相关,如皮肤和胃肠道毒性、心肌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和内分泌疾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要得到更广泛应用,还需根据临床证据,采用多学科方法控制和治疗其毒性。 

正因如此,2018年11月18日,嘉会医疗携手其全球战略合作机构——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及其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共同创办的《NEJM医学前沿》联合举办“2018国际肿瘤免疫治疗峰会”。在本次会议中,国际国内行业顶级专家的演讲内容将不仅包含免疫疗法的机理机制和未来临床研究展望,更重要的是同与会者分享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最好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造福患者,攻克癌症。 

同时,值此盛会之际,嘉会医疗宣布启动为期一年以上的“嘉会国际肿瘤免疫治疗新英助力计划”,打开中国肿瘤医师与国际医学界的持续对话机制,共探免疫治疗领域前沿发展和实践经验,促进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

时间:2018.11.18  08:20 - 17:20

点此进入直播地址>>

会议议程:

8:00-8:20 会议注册报到  

8:20-8:25 欢迎致辞 葛丰先生 

8:25-8:45 中国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发展简介     陈健行教授

8:45-9:1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前世今生”    Dr. Aparna Parikh

9:15-10: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和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  

下一阶段:免疫疗法在胃肠道癌症治疗中的新型联合用药及研发  朱秀轩教授

10:00-10:40 免疫疗法的临床毒性分析及麻省总医院经验分享  Dr. Meghan Mooradian 

10:40-10:50  茶歇+合影     

10:50-11:30   圆桌论坛  现场、直播与会者与专家互动 

免疫疗法中的多学科支持性护理 - 现实经验和性价比最优临床选择   Dr. Meghan Mooradian

陈健行教授/朱秀轩教授

 11:30-12:00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参观

(该医院采用与美国麻省总医院同等医疗运营动线,同时也是LEED Healthcare Gold绿色建筑金奖大陆唯一获奖医疗机构) 分为五组

 13:00-13:10   开场 秦叔逵教授/陆舜教授傅小龙教授/胡坚教授 

13:10-13:30   晚期肝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秦叔逵教授

13:30-13:50   临床案例及经验交流:免疫治疗中的超进展与假性进展      Dr. Meghan Mooradian

13:50-14:10   免疫联合放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傅小龙教授

14:10-14:30   免疫抑制剂和外科的联合      胡坚教授

14:30-14:50   北京协和医院免疫治疗副反应管理经验分享 梁乃新教授

14:50-15:10  肺癌免疫治疗单药最大化治疗策略探索 陆舜教授

15:10-15:30  茶歇

15:30-15:50   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变迁      赵明芳教授

15:50-16:10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药物伴随诊断    李媛教授

16:10-16:30   南京鼓楼医院免疫治疗副反应管理经验分享 邹征云教授                 

16:30-17:00   多学科讨论: 美国和中国免疫治疗MDT的现状、差距与未来      所有讲师

讲师简介:

朱秀轩M.D., Ph.D.

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与麻省总医院实验疗法及临床研究合作项目主任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肝癌研究中心主任

 朱秀轩(Andrew X. Zhu)博士现任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实验疗法及临床研究合作项目主任,该项目正是嘉会与麻省总医院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朱博士与项乃强博士和陈健行博士合作,领衔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团队,开展一系列肿瘤临床研究项目,包括建立与制药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制定研究方案、指导医护人员开展临床研究。

在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癌领域,朱博士是国际公认的专家,曾在多项HCC、胆管癌以及其他胃肠道癌症的国际临床试验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朱博士目前的研究重点是HCC和胆管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开发靶向疗法的新型循环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以及HCC和胆管癌的新型基因突变及其特征。他与同事首次发现了IDH(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存在,以及胆管癌FGFR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朱博士是国际肝癌协会(ILCA)的创始理事会成员、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成员,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成员。所获荣誉包括:V基金会转化研究奖、Lorenzo-Capussotti杰出贡献奖和Jonathan Kraft转化奖。

陈健行M.D., Ph.D.

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及执行总监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特聘顾问医师

陈健行教授现任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特聘顾问医师、嘉会国际肿瘤中心执行总监。陈教授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林达大学医学及基础科学教授, 博士班导师,及洛马林达大学医院肿瘤内科与血液学科主任逾10年,也曾被授予临床肿瘤学研究Bessie Emanuel讲座医学教授。其主导规划临床教学课程,指导博士班, 肿瘤专科医师和住院医师,此外也是恶性血液学和实体瘤等多项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的项目主导者,迄今于PNAS、Leukemia、Blood、Cancer Research、Oncogene、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65篇以上同行评议论文。 

陈博士拥有美国内科学认证委员会内科专科医师以及肿瘤内科专科医师的执照,美国加州行医执照,以及中国医师执照。在临床工作中,专长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干细胞移植项目及实体瘤驱动基因突变癌症靶向治疗等。 

陈健行博士毕业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 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PHD),及完成分子肿瘤学(病理学课程)博士后培训,之后在美国密苏里州圣刘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Barnes医院完成内科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在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FHCRC)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完成肿瘤内科专科培训。 

秦叔逵M.D., Ph.D.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

全军肿瘤中心主任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秦叔逵教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兼任南京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军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和导师;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秘书长,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理事、肿瘤和血液病专科学会常委,国家SFDA和解放军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等。系国家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白血病淋巴瘤》、《肿瘤临床与研究》和《医师报》副主编,《JCO(中文版)》、《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肿瘤防治研究》、《中国肿瘤》、《国际肿瘤学杂志》、《癌症进展》、《中国处方药杂志》及《Oncology Time中文版》编委。 

秦叔逵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消化系统肿瘤和骨转移癌的药物治疗。曾发表论文400多篇,编写专著44部;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及四等奖2项。多次荣获军队“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和“科技英才奖”,是江苏省“中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重点支持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军队特殊津贴。 

陆舜M.D., Ph.D.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教授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CSCO执行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国际事务部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    

擅长各种常见肺部疾病的诊治及肺部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198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曾赴美国,以色列等国进修学习,掌握肺内科各种常见疾病的处理及疑难杂症、危重疾病的抢救,着重掌握了国内外肺癌化疗最新进展,对肺癌的早期诊断,肺癌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及综合治疗均有较高造诣。 

Meghan Mooradian, M.D.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肿瘤学医师(免疫治疗毒副作用方向)

Oncologis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Immunotherapy) 

Mooradian博士于2004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学院,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和西方文明辅修学位。随后进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Mooradian博士在波士顿的贝斯以色列医疗中心(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完成了内科医学培训,并因表现突出被选为首席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她加入了丹娜法伯/联盟癌症治疗(Dana Farber / Partner Cancer Care)血液学/肿瘤学项目,成为麻省总医院的一员。在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她是胸腔和皮肤肿瘤中心的成员,同时兼任哈佛医学院讲师。作为一名临床研究者,Mooradian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免疫疗法的功效和毒性研究。目前,她与多个学术机构合作, 致力于前瞻性地捕捉这类事件的真实发生率,定义irAE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并优化管理。 

Aparna Parikh, M.D.

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助理医师(医学、血液学和肿瘤学方向)

麻省总医院塔克·高斯内尔胃肠癌中心和特梅尔靶向治疗中心肿瘤学者

Parikh博士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UCSF)完成临床肿瘤学专科医师培训后,曾在Genentech公司从事药物研发工作,并继续担任其在UCSF的临床和教学职务。Parikh博士自2016年起在麻省总医院塔克·高斯内尔胃肠癌中心(Tucker Gosnell Center)和特梅尔靶向治疗中心(Termeer Center)任职,专攻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她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旨在为患者寻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佳疗效。她在多项非肝胆类恶性肿瘤领域临床研究项目中担任首席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麻省总医院胃肠道肿瘤组免疫治疗专家和重症免疫治疗毒性管理指导委员会(Severe Immunotherapy Toxicity Service Steering Committee)成员。Parikh博士还领导胃肠癌中心液体活检项目的临床研究,这项研究将液体活检用作载体,通过追踪其对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及手术后遗症来了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异质耐药机制。该研究引起了多场国际性专家研讨,一项国际性多机构合作、两个癌种400名患者参与的ctDNA结直肠癌临床试验目前正在Parikh博士的领导下进行。Parikh博士还对发展中国家癌症治疗发展有深厚兴趣,她参与领导了一项加强非洲地区肿瘤治疗培训的倡议项目,该项目旨在将撒哈拉以南地区学员带往麻省总医院加强肿瘤内科医学培训。

编辑: 迟庆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