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荨麻疹一例

2012.07.30 黄褐斑荨麻疹一例

患者,女,43岁。因发痒,广泛性易消散皮损就诊。患者11年前曾被诊断为乳房导管癌;虽经保乳手术,放疗,多轮化疗,仍发展为肝及骨转移。体格检查显示有扩散状,巨大水肿样斑块,呈红色边缘状黄斑。血液检查显示患者血胆红素过多(直接胆红素水平,7.5 mg每分升总胆红素水平,8.4 mg每分升),转氨酶水平上升。皮组织活检显示水肿,样本胆红素Hall氏染色显示橄榄绿色结晶状病灶沉积物。诊断为黄褐斑荨麻疹。对于黄疸患者,荨麻疹引起的水肿液由 ...

2012.07.30 胃癌合并肝硬化病理生理特点及外科治疗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7.6 /10 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肝硬化也是我国常见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尽管胃癌在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以及综合辅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但合并肝硬化的机体在遭受外科侵袭后会出现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因此,手术方针要谨慎而周全地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侧支循环的改变,脾功亢进和肝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感染倾向,食 ...

2012.07.27 老年患者低血糖致心源性死亡2例

低血糖是胰岛素和磺脲类降血糖药最令人担忧的不良反应,也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影响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他器官并发症较多、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不合理应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对低血糖的危害认识不足、与服用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低血糖的发生更为多见,且低血糖发生所带涞的不良后果较年轻人更为严重,尤其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能导致致命性危害。本文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探讨老 ...

2012.07.27 罕见原因所致肾上腺危象一例报告

基本资料  患者为一例40岁女性,多汗、烦躁、怕热、头晕、消瘦和皮肤色素沉着2月。  既往史:9年前曾出现厌食、全身乏力等症状,在6~8周内体重减轻>10公斤及体位性低血压。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反应欠佳,血清皮质醇峰值为193nmol/L,肾上腺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当时被诊断为Addison病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年中,她定期在内分泌门诊复诊,规律服用氢化可的松(HC)上午10mg,下午5mg,氟氢可的松(FC ...

2012.07.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标准治疗”后疗效欠佳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COPD的发生率为8.2%。我国每年因COPD死亡人数超过100万致残人数超过500万多年来的国家卫生统计资料显示COPD是城镇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是农村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由于存在广大的吸烟人群及在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空气污染等问题COPD在未来几十年中还将愈来愈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COPD全球创议(GOL ...

如何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早期胃癌检出率

2012.07.27 如何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早期胃癌检出率

1.背景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胃癌患者超过16万,约占全部肿瘤死亡人数1/5。胃癌患者于术后生存期的长短是评价其诊断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存期的长短与胃癌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与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40%。胃癌早期病变的比例,中国为5%~10%,日本为近80%。2.如何提高中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如何提高中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尤其是提高在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检查的检出率。2010年3月,我们获得了卫生部项目公益 ...

2012.07.26 超声心动图在医疗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是用压电晶体产生的超声波检测金属中的缺陷。在20世纪50年代初,Hertz和Edler描述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瓣膜病。随后,Harvey Feigenbaum在20世纪60年代规范了临床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腔的内径。二维超声心动图(1970)脉冲多普勒(1970)和彩色多普勒(1980)介绍了心脏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在床边常规评估的新方法。灵活的范围和优越的传感器 ...

2012.07.26 冠心病伴高血压降压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冠心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达标值和用药原则是什么?答:高血压病(ET)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是心脏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病变是作为高血压导致的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高血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血压升高可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使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发生障碍也影响冠状动脉储备能力。由于血压持续升高机械压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内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缺血发作的常见问题

2012.07.26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缺血发作的常见问题

问题1:常见的脑缺血发作包括哪几种类型?答:①短暂性缺血发作(TIA):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例如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失语、视物模糊等发作持续不超过24小时症状自行消失。其中70%以上发作不超过10分钟。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类似TIA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少于1周。症状逐渐恢复到正常。③完全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出现后持续存在不可逆转。问题2:脑缺血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什么?答:引起脑缺血发作有很 ...

2012.07.26 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时共同的病理改变,也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环节。1.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能够引起几乎各种慢性肝病的因素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先天性代谢缺陷、化学毒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1.1病毒性肝炎 国内以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最为常见。在国外,特别是北美、 ...

上一页 1 2 3 ... 36 37 38 ... 71 72 73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