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05.30端午粽香 ︳医生该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吃出健康
又到一年端午节,粽子到底能不能吃?
-
-
2017.05.29超全总结:胰岛素类似物优势大盘点
胰岛素类似物超全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
-
2017.05.27胰岛素注射:选择部位和减少疼痛的方法
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是内分泌科医生必备的技能,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相关并发症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
-
2017.05.26除了进食少、运动过量、药物使用不当 低血糖还有哪些原因?
如果患者的吃饭、运动、用药都很有规律,怎么还时常发生低血糖呢?
-
-
2017.05.24糖尿病患者的这 8 类皮肤病变你需要警惕
皮肤病变是糖尿病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2017.05.23口服降糖药联用胰岛素:三大要点需记清
降糖药物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
-
2017.05.22值得收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要点
糖尿病患儿 DKA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
-
2017.05.22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16 年版)
新版共识采用问答的形式阐明了当前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地位、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
-
-
2017.05.19遇到血糖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当发现患者血糖总是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反反复复时,咱们不妨从这 17 个方面想一想,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
-
2017.05.18【病例】胰岛素加量至 64 U 血糖仍高至 26.1 低至 2.1 mmol/L:血糖难控怎么破?
作为内分泌科医师,我们的目标是,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稳达标。但在临床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道路有时异常曲折。
-
-
2017.05.09想不到!这10大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
由药物导致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临床上又称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
-
2017.05.06急诊故事:可怕的「双硫仑」
千万别忽视啊~
-
-
2017.04.26干货:哪些患者不能应用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在肥胖患者及老年人中更可彰显其优势,在联合其它口服药和胰岛素时可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
-
2017.04.23没酒驾没毒驾就安全了?小心「低血糖驾驶」
Above 5 to drive!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交通标示,大家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限速!是血糖值!
-
-
2017.04.211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如何调整胰岛素?
目前临床上,内分泌科里谈论最多的莫过于 2 型糖尿病了,对 1 型糖尿病的讨论还有待加强。
-
-
2017.04.21绕一大圈才发现是 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这样思考再不用走弯路
相信很多临床医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糖尿病患者做完一个肝胆彩超后,会发现有脂肪肝;或有些检查报告脂肪肝的患者,追问病史却有糖尿病。
-
-
2017.04.20胰岛素泵治疗 1 型糖尿病全方位解读
胰岛素泵如何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
-
2017.04.19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指导意见发布,4 大问题抢先关注
2017 年 4 月 15 日,《2 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媒体发布会暨培训项目启动会在牡丹花之都——洛阳正式开幕。据悉此...
-
-
2017.04.19一文弄清: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胰岛素选用、治疗目标、合理增重值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
-
-
2017.04.15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胰岛素泵转换使用:剂量该怎么调?
临床实践常常涉及这 3 种治疗模式的转换,胰岛素剂量的确定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快速掌握其中的技巧显得尤为必要。
-
-
2017.04.15降低患 2 型糖尿病风险的新方法——选这个季节出生吧
2006~2013 八年间降糖药使用巨变,血糖控制、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却无任何改善.
-
-
2017.04.13「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是垂体柄缺如或变细导致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经过垂体柄运送至垂体后叶,无法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
-
2017.04.13T2DM 降糖药怎么选?胰岛素如何联合使用?2 张图掌握 2017ADA 指南核心
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了2017年糖尿病诊疗标准,本文对其中 2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推荐进行了总结。
-
-
2017.04.12重磅:新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在京正式发布
2017 年 4 月 11 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 版)》在北京正式发布。
-
-
2017.04.11权威解读:如何选择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安全有效达标
临床上应该如何选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怎样的选择更能给患者带来多维度获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