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利钠肽(即NPs)在心血管稳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对抗血容量和压力超载的不利影响,并能激活心脏的抗心肌肥厚通路。此外,脑钠肽(BNP)也是一个良好的生物标记,可用来评估心血管的患病风险。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研究ANP和BNP的潜在作用,如筛查糖尿病患者的潜在心血管异常、建立心血管危险分层以及指导治疗等。本文简要的总结了利钠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11月的Diabetes Care杂志上。
研究表明,ANP和BNP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这好比心脏在调节能量和新陈代谢器官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脂肪组织中也存在ANP和BNP受体,它们的作用是增强脂解作用、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脂肪因子释放和食物摄取。因此,ANP和BNP降低不仅是肥胖的结果,也可能是肥胖的病因。这可能提示一种针对肥胖的新型治疗靶点。
另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与ANP及BNP降低相关,并且BMI与NPs值呈负线性相关。反之,体重降低会增加ANP和BNP值。一项达拉斯心脏病研究表明,BNP与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与体脂含量呈正相关。而一项关于3,019例非洲裔美国人的研究则表明,不管是BNP升高还是降低,它都能预测代谢综合征,两者呈“U”型非线性关系。
最新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NPs缺乏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一项马尔默地区的饮食与癌症研究纳入了1828例非糖尿病患者。研究者对其检测ANP前体和BNP前体,并进行16年的随访,结果表明ANP前体降低能预测糖尿病的发生,而BNP前体与糖尿病则呈负相关。而另一项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大型纵向研究纳入了7,822例非糖尿病的受试者,表明BNP前体(小于31pg/ml)与糖尿病的高风险呈线性相关。这两项研究还提示,ANP前体和BNP前体未来可能成为检测糖尿病的生物标记。
此外,NPs与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有相关性。一项涉及3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相比蛋白尿,BNP前体变化更显著,对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更有预测价值。另一项关于1,8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BNP前体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呈独立和显著相关。Hoorn等研究也表明BNP的轻度增加也能很好的预测左室肥大和舒张期左室功能障碍,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两者关系更加明显。相似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BNP前体也与微血管病变及大血管病变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族研究(MESA)表明,随着亚临床慢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展和BNP前体的增加,BNP前体与BMI和胰岛素抵抗将不再呈负相关。
尽管过去几十年,NP的研究取得了突破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特别是NP缺乏与糖尿病发病之间机制、NPs靶点药物的开发等仍需更多的研究。此外,ANP及BNP的添加有利于心血管保护和人体新陈代谢,因此需要建立规范的NPs添加治疗。
最后,本文总结说:如今NPs研究热点是NPs与糖尿病发病两者间的作用机制,这意味着针对NPs的新型靶点药物将不仅能降低血压、减少水钠潴留,还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BNP前体在慢性心脏病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的作用也将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