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一个强有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经济快速发展期间,人群BMI变化是否会对随后死亡率产生影响尚不清楚。
为此,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科的何耀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BMI变化与随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风险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06月19日的Diabetes Care杂志上,该杂志影响因子为8.1。
该研究中,何耀教授等在对中国西安一个由1696例汉人(男性1124例,女性572例,年龄35至65岁)组成的队列随访35年期间,分析受试者1976年和1994年BMI、以及1976至1994年期间BMI变化是否可预测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受试者按BMI水平被分成三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9kg/m2)、以及超重组(BMI≥25.0kg/m2)。
研究发现,在51611人年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受试者共有655例,其中234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976至1994年期间,超重患病率从9.2%升至27.8%。基线BMI每增加一个单位,受试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多变量风险比分别为0.78和0.91。相比之下,受试者1994年BMI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多变量风险比分别为1.14和1.05。
1976至1994年期间,受试者BMI变化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分别为1.35和1.09。与1976至1994年期间BMI维持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的受试者相比,那些1976年体重正常,但在1994年体重超重,以及那些1976至1994年期间体重持续超重受试者发生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分别为1.42和1.80。
该研究提示,经济快速发展期间,中国成年人体重增加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升高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前较高的BMI与死亡率风险较低有关,但在经济发展后,较高的BMI则与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