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贾伟平教授:学习知识永远不会嫌晚

2016-01-04 13: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kongqinglin
字体大小
- | +

贾伟平教授现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院长、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研究,现为糖尿病领域的知名专家。近期,贾伟平教授接受了柳叶刀内分泌频道的专访,文章发表于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杂志。

文章称,在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几年,贾伟平曾是 一名知青,在陕西省偏远农村接受了基础医学训练,成为一名护士。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这段经历激发了她对医学的热情。

她在接受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专访时,称:「在当时,我不能选择我的职业,但是随着不断学习,我深深爱上了医学。」因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于 1975 年开始就读于陕西省西安医学院。经过十年在山东省内科的工作经历,她对内分泌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回到母校攻读内分泌学的硕士学位。

1993 年,贾伟平搬到上海,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那时她的导师是项坤三教授,他是我国糖尿病发病机制分子研究的先驱人物。19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国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饮食上增加了糖与脂肪的摄入,生活方式也改为了久坐。因此,在 1989 年至 2007 年间,糖尿病的患病率几乎增长了 5 倍。

根据 2007 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约 9·7% 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然而,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仍主要是基于国外的循证学证据。这时,贾伟平认识到,2 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基因相关性,必须进一步研究更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方案。

过去十年,贾伟平和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的同事主要致力于研究与中国人患糖尿病相关的 12 种基因型的筛查。她说:「在西方国家研究发现的基因型中,只有约三分之一能在中国得到验证。这意味着不同种族,糖尿病的基因型存在很大的差异。举个例子,中国人倾向于在腹部储存脂肪。当中国人肥胖,他们看起来并不肥胖,因为他们胃很大,但腿细。」

他们团队的研究表明,中国男性腹型肥胖的最低腰围为 90 cm,而女性则为 85 cm。2013 年国家健康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用该测量值,作为国民腹型肥胖的标准。在 2007-2008 年,贾伟平主持研究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相比 6.5%,HbA1c 阈值为 6.3% 能多检测出 12% 的糖尿病患者,该结果得到 WHO 采纳,将其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阈值。

除了主要的开创性研究糖尿病遗传学外,贾伟平还参与改良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案。在 1999 年,她惊讶地发现,在上海的两个社区中,只有 10% 的糖尿病患者 HbA1c 浓度保持在 6.5% 以下。通过培训医生和建立简易筛查技术,由贾伟平及其团队建立的一个试点项目成功地使达到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的患者增加了 30% 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并发症的筛查。随后,该项目推广至整个上海市。如果项目顺利实施,不仅能控制个别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还能大大节省城市治疗糖尿病的卫生支出。

她的合作者,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 Edwin Fisher 教授称:「贾伟平的工作是了不起的,她将世界糖尿病专业护理与社区卫生中心整合在一起。这和她在遗传学与临床护理整合的成果都反映了她对该领域的早期兴趣。工程师设计桥梁是为了江河双方,而该上海项目的实施的意义远不止于联系两者,它还将两者整合在同一个社区。」

如今,贾伟平主要致力于研究糖尿病人群的遗传变异性,及基因型如何影响糖尿病药物的治疗效果。作为一个旅游狂热者,她承认自己的旅行梦想难以实现,因为担任的社会角色太多,几乎占据了她整个生活。在 2015 年 12 月,她开始担任中国糖尿病协会会长。在跨入第 60 岁的年头,她表示自己的学习经历常被用来鼓励那些担心自己年龄成为阻碍的同事:「我拿到医学博士学位时已经 47 岁了,所以,学习知识永远不会嫌晚。」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开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