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15《自然·医学》:科学家研究鉴别出新的内分泌激素通道
研究人员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鉴别出一种新的内分泌激素通道,显示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代谢平衡中发挥了正面作用。新结果表明组织间的对话满足了迫切的能量需求,也提出II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 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 ...
-
-
2011.11.09疑似低血糖昏迷病例一例
liully:女性,72岁,发现血糖增高10天,并开始用诺和灵30R早8u,晚6u治疗,发病当天晚餐进食量较少,但仍注射诺和灵30R6u.10小时前突然昏迷,入院随机血糖3.4mmol/L立即补充10%葡萄糖,1小时40分钟后病人清醒。该患者慢支病史40 ...
-
-
2011.11.09郭晓惠教授:GREAT研究解读及问答(四)
1、谁把苏杭曲子讴:在这个研究的设计中,我们看到,在4mg亚莫利无法达标的情况下,加用了二甲双胍,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足以造成部分试验结果干扰。试验设计中是否设置了单独的二甲双胍对照组或二甲双胍+某种不影响胰岛素抵抗的磺脲类制剂作为 ...
-
2011.11.07差点儿误诊的昏迷病人
MYMS001:女71岁饭后2小时昏迷头CT正常生化检查正常屋内生有炉火查体:浅昏迷呼吸急促双瞳等大3mm光反射迟钝颈软双肺可闻及痰鸣心律齐未引出病理正EKG(--)血气:低氧血症既往体健,接诊病人后毫无头绪家属一句话顿时拨云见日用药后2小时患者转 ...
-
2011.11.03血糖异常难降是为什么?
changchan1988:患者,男,46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月,呕血1天”入院。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上腹明显,可以忍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无其他不适,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病程中,有 ...
-
2011.11.03疑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病例一例
apple_doctor:一男性患者,46岁,患者因”口干多饮消瘦一月伴颈部疼痛“入院;伴有夜间烦躁、乏力、失眠及轻度心慌手抖等症状,曾以”忧郁症“治疗无好转;入院时T 37.4P 92次/分,左侧甲状腺可及一包块,质软, ...
-
-
2011.11.03患者,男,52岁,疑难杂症一例
病史特点: 患者,男,52岁 因“头昏20余天,加重10天,晕厥3次”入院 患者20余天前因“感冒”输液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ECG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遂至当地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诊疗时突然出现黑曚,随即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 ...
-
2011.10.26研究者筛选出不同于一般类固醇药物的新型PPARs核受体激动剂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筛选出了一个新的PPARs核受体激动剂,并揭示了这一化合物不同于一般类固醇药物的独特结构及信号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为研发出新型的胰岛素耐受性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在 ...
-
2011.10.21II型糖尿病治疗药物TAK-875的三期临床试验启动
10月20日消息 - 环球医学据悉,武田制药与其全资附属公司和武田全球研发中心宣布启动在研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TAK- 875的三期临床试验计划。该计划将在美国、拉丁美洲和欧洲进行。 TAK- 875是第一个进入晚期(三期)临床开发阶段的GPR40激动剂。 由武田完成的TAK- ...
-
2011.10.21低血糖昏迷原因不明一例
amanda:患者,男性,42岁,于10月6日19:00被同事发现处于昏迷状态,急送当地医院查血糖1.8mmol/L,经静脉予葡萄糖后于7日0:00左右神志恢复正常,能进食,并持续静脉葡萄糖输入,具体速度剂量不详,于7日凌晨5:00再次突发四肢抽搐、昏迷, ...
-
2011.10.20重症胰腺炎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
cao326:女性,56岁,2001年7月因胆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胰腺假性囊肿,经积极抢救后逐渐恢复,近数月来患者出现明显口干、消瘦,易饿,体重从120斤减轻到112斤,身高157CM,近日检查空腹血糖14.5mmol/L,请问各大侠象这种坏死性胰 ...
-
-
2011.10.18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罗汉果降血糖机制研究获进展
罗汉果是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产于广西,主治肺热痰火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炎、便秘等。罗汉果富含三萜类成分罗汉果皂苷,因其甜度高、热量底而作为甜味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糖。许多研究表明,罗汉果皂苷能提高葡萄糖和脂肪的 ...
-
2011.10.14范志红: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喝粥吗?答案并不绝对
糖尿病人大多听说,粥是喝不得的,会使血糖迅速上升。治疗糖尿病的医生们,也多把“吃干不吃稀”当成铁律告诫糖尿病人。肥胖者也会听说:喝粥容易消化,容易饥饿,越喝越胖,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正确呢?恐怕非常值得商榷。 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谈到:&ld ...
-
2011.10.13为什么高油脂饮食导致糖尿病?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致力于了解饮食和肥胖是如何引发糖尿病的,而近期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为此指明了可能的方向。这项发现的主要研究人员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
2011.10.13《自然—医学》:新研究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新靶点
临床研究发现生物节律紊乱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几率上升,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哺乳动物体内,肝糖异生是最主要的葡萄糖产生途径,对调节血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糖异生基因的异常上调是导致2型糖尿病人空腹高血糖的主因,并且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 ...
-
2011.10.13英国药理学期刊:天然产物大黄素提供治愈糖尿病新希望
大黄素是一种可自大黄、虎杖等多种中草药之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它在减轻II型糖尿病的影响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前途。刊登于本月《英国药理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由饮食导致肥胖的小鼠给予大黄素之后,其血 ...
-
2011.10.11加华裔学者眼泪测血糖入选全球医疗研究明日之星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咸咸的眼泪似乎与糖尿病没有任何关连。华裔大学教授张瑾利用眼泪检测血糖的研究,成为首批入选加拿大在全球医疗研究的明日之星(Canada\‘s Rising Star In Global Health)。 西安大略大学助理教授张瑾领导的研究 ...
-
2011.10.10复旦一项科研成果为干预与治疗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10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调节人体内一种名叫“PEPCK1”的代谢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该项成果为糖尿病干预与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并于9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杂志上。 赵世 ...
-
2011.10.10大脑葡萄糖感知缺陷致肥胖 蛋白复合物可矫正
20多年来,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在西方国家日益流行。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近日,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营养过剩与肥胖之间的生理机制发现,大脑对体内葡萄糖动态变化的感知缺陷会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他们还同时找 ...
-
2011.10.10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关键词:胆固醇 共识 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 ...
-
2011.10.09具有全新降低血糖机制的新药被FDA专家小组否定
fda15人专家小组昨天9对6票否定治疗糖尿病新药的决定,其理由是对此药可能引发癌症的数据不足。这不是fda官方最后决定,但是可以看成是官方决定。 此药具有全新机制的控制血糖功能,通过清除尿中葡萄糖量而降低血中糖量,此作用机理和传统降血糖机理完全不一 ...
-
2011.10.08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介导血糖紊乱的新机制
9月12日,PNAS(《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刘勇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KA phosphorylation couples hepatic 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 to glucagon signal ...
-
-
2011.10.07日本研究人员提出预测糖尿病新方法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发表论文说,在血糖测试之外加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综合两项测试结果能比单独进行其中一项测试更准确地预测糖尿病。 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网络版上刊登论文说,他们对6241人进行了为期5年 ...
-
2011.10.07红酒含有大量抗糖尿病化合物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1月19日报道,红酒含有大量抗糖尿病化合物。红酒是抗糖尿病化合物的丰富来源——但这些化合物可能无法通过你的肠道。这一研究成果肯定会使正在进行的有关红酒是否对健康有好处的辩论更加激烈。 奥地利维也纳的自然资 ...
-
2011.10.07中国科学家发现桦树皮提取物可治疗多种代谢病
转录因子的甾醇监管元素结合蛋白(SREBP)家族通过调节与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与摄取有关的基因表达来控制细胞的脂质平衡。考虑到高血脂症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紧密相关,因此调节SREBP的活性代表了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日前,中国科学家鉴别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