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高血压治疗的新证据和新策略

2011-08-29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胡大一
字体大小
- | +
网友:循证医学本身存在方法学和统计学上的问题,作为医生,我们对于同类药物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矛盾的结果有时很迷惑,我们要如何科学地看待不断涌现的临床证据?

胡大一:循证医学是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评估系统,当然它存在很多不完善,有待改进的一些地方,但毕竟现在循证医学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大家日益接受的新的模式,现在关键是怎么来看待一些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试验的结果,因为循证医学的证据程度很重要取决于一致性。如果针对同一类问题的不同临床试验得出高度一致的结果,如他汀预防冠心病,无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各种不同情况下,这种试验的结果高度一致。第二,亚组分析,同一试验不同的亚组分析和总试验结果高度一致。在这种一致性的结果往往得出证据是令人信服可靠的,如果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试验得出结果不一致,完全相反,那对这个试验应该进行分析。我觉得临床医生比如要想跟进心血管的临床试验,每天至少要读的18到20篇文章,并且对18到20篇文章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我觉得在国外像英国牛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循证医学中心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服务。他们把关于心血管,关于消化各种领域的问题,不断地进行信息的整合,信息的分析,信息的梳理,把有临床意义的关键的问题在网上临床医生可以查询,可以指导基层医生了解新的进展,了解新的证据,同时也对医生在实践的行医看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国家这方面比较欠缺,一方面我们怎么能够用好国外已经有的网站,第二怎么本土化,做好我们的信息服务,这就是我们在网络上做的事情,大量的临床试验是国外做的,还有临床指南是国外写的,我们拿来补补,怎么实现临床指南的本土化,实际上也是把普遍真理和中国实践结合的一种思考和实践,这可能是未来很重要的工作,同时就过去的国内的一些指南,一些共识,参与人太少,我希望通过网上的互动,使更多的专家,更多的医生能够参与这些试验和指南的本土化的过程,有参与感,经过互动,增强参与感,这样可能更好地能够把国外的指南用于中国的实践。我们国家现在科研的团队是森严壁垒,没有打通这些围墙。像国外流行病学专家和临床专家联合组队,合作密切,所以大家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临床结果的判断上,很多不是临床医生的背景,很多是统计学的背景,流行病学的背景,我们国家是分开的,临床试验不知道干什么,临床医生也不是很懂得判断试验质量和设计的结果,和分析对不对,我们有很多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当一个试验出来以后,特别是出现一个矛盾结果的,需要国内的心内科专家和临床专家大家有更多的合作,共同分析试验的结果,逐渐形成一个共同的团队,就是一块工作的和谐模式。

主持人:除了把临床跟流行病学的研究,如何结合的问题之外,循证医学这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广大网友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根据13亿人口10亿农民的国情,在一亿多的高血压患者,其中农民所占的比例不会少于8000万,他们的经济收入能够承担什么样的终身控制高血压的治疗。这位网友请您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胡大一:我多次讲到不管不管用什么药物,只要能把血压降下来,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明显减少心肌梗死,我始终强调如果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可以用更好地药物,比如ACEI和培多普利加他汀,如果一些农民和下岗的工人没法服用这些药物,我觉得硝苯地片、降压零号、复降片、beta阻断剂,利尿剂这些药都可以用,至少把血压降下来,肯定会减少脑卒中,也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肌梗死。昨天有讨论,国家能不能把国家或医保的政策有没有可能把这样一些低保或者贫困的人群降压药物包下来,吃最便宜的药物,复降片非常便宜,一天可能几分钱的药钱,这些病人不一定吃很贵的药,能够把最便宜的药覆盖广大高血压患者。这是没有证据的,我刚才讲高血压的证据只要降血压减少脑卒中,减少心肌梗死,这本身是证据。我还强调,卫生资源非常有限,怎么能限制没有真正降压作用的所谓保健品一些无效药物使用,把有限的资源能够花在真正治病上,一方面说是没钱买好药,一方面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买了一些所谓安全又未必安全还真是没效的药物。现在还有很多这些垃圾指标的检查,粘稠度,中风预报,一些无创心功能的检查,所谓的免费检查,义务咨询,后面都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其实都是卖药的,比如免费检查,其实比看病的钱多得多。我现在感到很无奈,很多地方一些没有效的东西甚至都贴着我的简历,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搞这些东西,有很多病人拿着广告来找我,是不是我参与这些事情,专家有的时候很无奈,你没有时间去关注很多事情。比如他前面写了我一篇关于心脏预防按证据的文章,后面是他的药物,这种嫁接形式很难去界定。

网友:现在有一种观念觉得原发性的高血压是一定要终身服药的,但是有一些患者由于他们生活方式的健康化,可能原来是高血压,现在到了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针对这部分患者来说,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服用这种药物?

胡大一: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我说通俗点宁肯忘了一顿饭也不要忘了一顿药,活一天吃一天。但是我们确实看到少数患者认真改变生活方式,体重减了,盐限了,不再胡吃乱喝了,血压确实正常,甚至停药以后,血压没有提升,这种患者我们真的见过,这种患者要继续观察,不一定继续用药,但是注意观察。

网友:尊敬的胡教授,对于高血压患者,有无冠心病证据,在应用讲学压药物的基础上是否常规加用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对于血压较高,波动较大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大一:首先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冠心病的证据,加上男性55岁以上,其他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病人需要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主要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肌梗死肯定有效的,如果我讲的对患有高血压,心血管危险程度中等或偏高的患者应该提倡使用阿司匹林。但是我们大家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阿司匹林一定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稳定以后用药,如果血压没有控制用阿司匹林是危险的,最大危险是脑出血。用阿司匹林并不是完全安全的药物,对血压控制没有稳定的病人不要盲目地使用。有高血压又有房颤的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用华法林出现脑出血危险也会增加。

网友丁香布衣客:目前多数临床试验用的药物剂量都超过临床中的常用剂量,从而获得了阳性结果,患者在使用常规剂量时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益处,我们是否应该遵循试验结果给予患者试验中所使用的较大剂量?

胡大一:这个问题从两个角度讲,一个从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的概念,是预防疾病,改善预后的干预策略。比如说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小剂量没有看到作用,小剂量可以降压,但是没有动脉粥样硬性有好转的趋势。我强调有效的药有效的剂量,比如说心率衰竭,beta阻断剂肯定临床试验很小,但是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如果比索洛尔用到每个患者可能耐受的最大剂量,在目标剂量指导下用的最大剂量效果最好,但是这些药物的剂量增加无法看到直观的一些症状或者一些替代作用的变化,既看不到血压的改变,它是预防的药物,改善性的药物,往往这种剂量我们临床医生用的药主要是看用完药以后,头痛是不是缓解了,胃疼是不是缓解了,这是对证的药物,我们是用预防和改善剂后的药物,而且要延缓疾病发展的进程,同时降低总死亡率,减少脑卒中,减少心肌梗死,这种剂量比临床医生的要大。我强调的有效药物有效剂量,双有效才是循证,不光品种对,而且剂量要对。另一方面有些试验是为了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看到明确的阴性或者阳性的结果,因此它往往用的病人只要是安全的,可能用的比临床实践用的剂量要明显会大一些。有的甚至直接观察最大剂量和一般剂量之间的差别,为了拉开最后效果差别,就把剂量差别拉的比较大,可能会临床用的实际量会有差别,最重要的是他汀药物,他汀药物很多试验用的80毫克的辛伐他汀好、阿托伐他汀,但是不是临床试验中中国的医生对每个冠心病的患者,每个搭桥的病人都用80毫克,显然不是,因为我们知道你降脂达标了,达标记住三个数字,一个是对高危的患者降到LDL-C,降到小于100毫克/分升以下。对极高危患者LDL-C降至70毫克/分升以下。应是高危及高危患者从基线下降到30%到40%,实际所需的他汀剂量是阿托伐他汀10到20毫克,辛伐他汀20到40毫克。

网友Fraxi: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提出高血压治疗目标老年患者为收缩压150以下,这是有别于JNC7和ES2003高血压指南降压目标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议,请问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这一建议有无循证医学依据支持,这是专家们的闭门造车的主观决定?
胡大一:更多的证据来自国外,老年高血压最近的研究结果降到150到140以下,对预后的终点改变没有明显的差别。至于JNC7和ES2003更早发表的指南,来不及荟萃结果,中国高血压指南的修改是2004年修改的,有机会做出这种修改,我想未来的指南都会做相应的修改,我们预测不同的指南会有差别,但是这个绝对不是中国专家自己造出来的。这是研究的结果,并且很多研究是国外来的。

网友:女性高血压基础和临床方面有哪些最新的进展和最新的循证医学的证据?

胡大一:女性高血压的治疗上没有,因为现在专业针对女性高血压没有这种试验,现在欧洲和美国都非常呼吁重视女性的心血管健康,主要是女性的冠心病在临床表现更多的是不典型,到达医院救治的时间相对比较滞后,接受现代诊疗的比例比较少,和她对等的男性相比,愈后显得更差一些,需要关注女性冠心病的一些研究,但是专业针对女性高血压的研究还少。我想在总体的降压策略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育和有妊娠的妇女不能使用ARB和ACEI药物。

胡大一:当今指南对女性治疗是否合适,大多试验以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女性很多诊断的原则都是从男性推断出来的,这是大家目前很关注,希望未来临床试验设计当中,应该注意女性患者人群。今后有没有可能制定男女不同的指南,我认为近期可能性不大,因为再根据性别,目前在很短时间内不大会改变专业针对女性研究的试验,总体来说可能还是共性的问题,如果有性别特殊的问题,可能在指南中做特殊的注明。
分页: [ 1 ]   [ 2 ]   [ 3 ]   [ 4 ]  

编辑: ach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