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为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逐渐狭窄并限制重要器官血流的疾病过程,冠状动脉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之一,会导致心肌供血的减少,引起心绞痛、心脏病发作甚至猝死。
2.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相对较广,不稳定斑块更多,一旦破裂会导致动脉阻塞并引起心脏病发作。
3. 如何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控制风险因素和症状的药物治疗可以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维持稳定。一些血管严重阻塞的患者需要接受血运重建。有两种手段可以治疗阻塞的冠状动脉,一种是在阻塞区域植入支架(血管成形术),另一种是通过手术完全绕开阻塞的动脉节段(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如图示)。
图1 A. 糖尿病患者一般呈现出弥散型的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PCI(B)或搭桥手术(C)治疗;D. 糖尿病患者冠脉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多支血管出现弥散型的动脉粥样硬化(i,ii,iii)。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从外周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和相关联的球囊,不需要进行手术和全身麻醉。在阻塞区域给球囊充气,疏通血管。大多数患者也会在同时放置冠脉支架。这种弹簧状的装置能够使动脉保持张开的状态,减少狭窄复发的几率。大约15%-20%患者的动脉在6-12个月中会发生再狭窄,需要再一次血管成形术。
支架上可以包裹药物,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为避免支架内形成血栓,术后至少一年内应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一般为阿司匹林+血液稀释剂。
5.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是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术。对于大多数患者,应沿胸骨开胸,取大腿静脉和胸部动脉搭桥绕过冠脉阻塞区域。术后旁路血管可以在5-8年内保持畅通。但10年后,近一半的静脉旁路血管会发生阻塞或严重狭窄,而动脉旁路血管更可能维持畅通。虽然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也存在,但对于多数旁路血管阻塞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已经足够。
6. 何时需要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
劳力性胸痛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法完全控制,那么就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改善冠脉血流,两种手段都能成功消除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近期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如果发作后早期疏通阻塞的血管,患者的生存率更高。对于心肌受损且多处血管阻塞的患者,即便没有症状出现,搭桥手术也可以延长患者寿命。
7. 血管成形术还是搭桥手术?
心脏有三条冠状大动脉,每条血管为不同区域的心肌供血。只有一条动脉阻塞时,一般首选侵入性较小恢复较快的血管成形术;而在多条动脉阻塞时,需要权衡究竟该进行血管成形术还是搭桥手术。对于某些阻塞的血管,只有一种血运重建方法可行。例如,完全阻塞多年的血管可能无法通过血管成形术疏通,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手术。但如果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法接受手术,可考虑对多支血管进行血管成形术。
对于许多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而言,血管成形术和搭桥手术从技术上来讲都是可行的。对于这类患者,哪种方式更好一直备受争议。
8. PCI还是CABG?
PCI和CABG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都是合适的治疗方式,已有几项研究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对于没有糖尿病的这类患者,在胸痛控制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两种手段效果相当。不过接受血管成形术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再次治疗。
早期比较PCI和CABG的一项研究提示,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接受CABG后长期生存率要优于PCI。这项研究激起了众多讨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手术更加有效?近期,一项比较PCI和CABG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大型研究证实了早期的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显示,与PCI相比,接受CABG的糖尿病患者5年后生存率提高了三分之一,而需要再次治疗的人数也比PCI的高三倍。但CABG同时也会导致卒中风险的升高,而卒中一般在术后短期内发生。
9. 为何CABG优于PCI?
对于稳定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无论CABG还是PCI都不能完全消除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然而,CABG能够为更大面积的心肌恢复供血,毕竟不是所有冠脉的阻塞都能通过PCI疏通。PCI术后更容易复发动脉狭窄。即便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搭桥手术更能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病发作或是猝死。
10. 是否所有需要冠脉血运重建的患者只能进行CABG?
对于需要血运重建且多支冠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CABG应为首选疗法。不过个性化治疗应该考虑到CABG的风险和患者的倾向。在仔细权衡临床证据之后,较为虚弱且卒中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选择PCI。
11. 血运重建后仍需药物治疗
无论是PCI还是CABG都不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运重建之后,进行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还是可能会导致冠脉、支架或是移植血管的阻塞,并引起心脏病发作或是心绞痛复发。对于所有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措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风险。血管保护的策略包括开始有益于心脏的生活方式,戒烟,多运动,减肥,控制胆固醇和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