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已达成共识,要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即 30-70 岁死亡人口所占比例)。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癌症以及糖尿病。目标是在 2025 年时使死亡率较 2010 年下降 25%(又称为 25×25 目标)。
为此,伦敦帝国学院 Kontis 教授等对以上 4 种非传染性疾病的 6 个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在线发表在 2014 年 8 月 2 日的 The Lancet 上。
6 个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饮酒量、食盐摄入量、肥胖、血压及血糖情况。其各自的降低标准目前亦已得到共识:吸烟比例下降 30%;每人饮酒量下降 10%;平均食盐摄入量下降 30%;肥胖比例不变或下降;高血压比例下降 25%;糖尿病比例不变或下降。
研究人员对此 6 种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价,以确定其对 2010-2025 年非感染性死亡率的影响。该研究解释了 4 种非传染性疾病间的多重因果关系,以及当危险因素暴露增加或减少时,非传染性疾病逐渐进展或改善的现象。
研究结果显示,若不施以额外控制,仅按照目前趋势自然发展,至 2025 年时,30-70 岁男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率较 2010 年将下降 11%,女性将下降 10%;而若危险因素达到共识标准,则 2025 年时,男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将下降 22%,女性将下降 19%。
与危险因素上升或保持不变相比,达到危险因素共识标准将在 15 年内延迟或阻止 370 万以上人口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且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主要获益者,其中 310 万人将来自这些国家,这将有助于缩小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的差距。
在危险因素共识标准的基础上,若吸烟比例改为下降 50%,则男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将接近 25×25 目标(下降 24%),女性下降幅度将提高到 20%。
综上所述,若达到危险因素共识标准,则 4 种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将接近 25×25 目标,且主要获益者将为中低收入国家。此外,在充分考虑死亡率获益与实际可行性后,建议在共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吸烟比例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