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一种动脉硬化的无创性指标,是否也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一种实用性预测指标尚不确定。
为此,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Toyoshi Inoguchi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baPWV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预测中的价值。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06月04日的Diabetes Care杂志上。
该研究为九州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共招募了4272例糖尿病门诊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排除那些踝肱比<0.9的患者后,还剩3628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2±2.2年的前瞻性随访。使用递归分区(RP)按基线baPWV将患者分成不同终点。根据指定的切点将患者分为高baPWV组和低baPWV组,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计算Cox比例风险模型。
该研究发现,baPWV四分位的升高与冠状动脉事件、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发生率增加显著相关。RP显示baPWVs 14m/s和24m/s分别可作为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切点。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中,高baPWV组所有终点事件的未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且,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A1c后,高baPWV仍是全因死亡率和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提示,高baPWV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一种实用性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