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表明STEMI患者或新出现和可能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在缺血性胸痛发作后立即进行溶栓是有益的。几个前瞻性研究(LOE1)认为,对STEMI且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进行院外溶栓治疗可以缩短溶栓时间窗和降低死亡率。
在格兰扁地区早期运用阿尼普酶的试验中(GREAT)[73]内科医师进行家中溶栓比院内溶栓早130分钟,并且住院死亡率下降50%和1年、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后者。延迟溶栓1小时会增加死亡率20%,相当于5年中每1000个病人多死亡43个病人。
院外溶栓治疗试验的mata分析发现,院外溶栓治疗可使预后改善17%,特别是当溶栓治疗早于院内溶栓60-90分钟时,其预后改善更为明显。6个试验的mata分析(LOE1)[72],共纳入6434名患者,结果表明院外溶栓与院内溶栓相比降低所有原因的院内死亡(确定系数[OR]:0.83;95%可信区间[CI]为:0.70-0.98),即院外溶栓治疗62名患者可额外增加1名患者存活。且与急救者的训练素质和经验无关。
2000年ECC指南推荐对转院时间超过1小时的病人应考虑院外溶栓。但新近Swiss研究(LOE1)认为即使在转院时间相对短(<15分钟)的EMS中心地区进行院前溶栓也可以明显减少药物治疗的时间。
总之,对无溶栓禁忌症的STEMI患者进行院外溶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IIa类)。训练有素的药剂师、护士和内科医师应在30分钟至6小时内对有症状的病人进行溶栓干预。整个系统需包括溶栓方案的建立、获得ECG和病史资料、ACLS处理经验、与收住病人机构交流的经验以及一名在STEMI方面有经验或经过培训的医疗指挥者。同时要求抢救对患者的存活是一个持续有质量的改善过程。当院外溶栓受到质疑时,EMS系统应集中精力通过12导ECG进行早期诊断、并迅速转院和获得ED进一步指示(口头叙述病史或直接传递ECG),而不是进行院外溶栓。
图2溶栓核查表
对病人进行分类后转院
院外病人分类
医院和EMS处理方案中应清晰地阐述病人转运至特定中心和转院前具备初始溶栓条件的场所的标准。当病人需要转运时,ACC/AHA指南推荐从出门到动身的时间≤30分钟。对于EMS医疗指挥者来说,采取绕过仅能提供药物治疗医院的策略是可行的,尤其是对那些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包括心源性休克者、肺水肿患者、大面积心梗者和有溶栓禁忌症者。
目前尚无随机研究就疗效问题对有经验的PCI中心和仅具备药物治疗的地方医院进行直接比较。根据几个针对病人中转的随机试验的推测认为直接将STEMI病人送至PCI中心以便早期介入治疗或许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AMI病人血管成形术和院前溶栓的费用-效益比亚组对比试验表明,当溶栓能在活动监护病房由内科医师在60分钟内完成时,直接将病人送至PCI中心进行介入治疗比院外溶栓具有更高费用-效益比。然而,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策略是安全或有效的。这些研究没有将病人完成复杂的转院作为最高的危险因素。
总之,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足够的依据来推荐将病人分类后转运至PCI中心而不将其转入不能完成PCI的医院(证据水平待定)。地方ACS处理方案应该能够指导EMS人员明确判断STEMI可疑或确诊病人。
病人中转
所以STEMI病人并且症状发作≤12小时均应考虑采用溶栓或PCI进行再灌注治疗(I类)。当病人发作现场只能提供溶栓治疗时,则考虑以下3个处理措施:积极溶栓以保证病人能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将病人转运至PCI中心或者溶栓后再转运。这一决定是根据风险-效益比所制定的,其中包括症状、并发症、禁忌症和延迟从接触病人至溶栓的时间以及后续进行PCI球囊扩张的时间。
2个前瞻性研究(LOE2)和mata分析[82]表明,STEMI病人在胸痛发作3-12小时内转运至技术熟练的PCI中心(其介入医师每年的手术量>75台),首选PCI治疗与就近溶栓治疗相比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可改善30天的相应死亡率、再梗率或中风率)。在这些研究中,从决定PCI处理到球囊扩张时间≤93分钟。当STEMI病人胸痛超过3小时并且将其从缺乏PCI能力的医院向PCI中心转运能够尽可能完成时,则应实行中转。ACC/AHA推荐延迟PCI处理时间应小于3小时。对症状发作小于3小时的STEMI病人采取立即溶栓还是将其转运至PCI中心进行PCI目前没有定论(证据水平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