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但是,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清楚。
为此,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李光伟教授及其团队在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受试者中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成年患者远期结局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04月03日的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杂志上。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一项整群随机试验,在大庆市的33家门诊部进行,共纳入577例糖耐量异常成年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或生活方式干预组。该研究起始于1986年,干预周期持续6年。在2009年,李光伟教授等对受试者再次进行随访,评估意向治疗人群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糖尿病发生率。
该研究的577例糖尿病异常患者中,439例被分到生活方式干预组,138例被分到对照组。57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中,542例(94%)有完整的死亡率数据,568例(99%)患者纳入分析。23年随访期间,共有174例患者死亡率,其中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1例和53例患者死亡。
生活方式干预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发生率为11.9%,对照组为19.6%;生活方式干预组全因死亡率为28.1%,对照组为38.4%;生活方式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为72.6%,对照组89.9%,两组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提示,在中国糖耐量异常人群中进行为期6年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和糖尿病发生率。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为糖耐量异常患者带来长期临床获益,为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遏制糖尿病流行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