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自我血糖监测 优化糖尿病管理

2014-02-10 11: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朱大龙
字体大小
- | +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占全球的1/3,意味着全球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中,尤其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较高的餐后血糖值,明显的血糖波动,都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如何通过日常血糖控制避免血糖值的极高值和极低值,并降低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相关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人及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需要糖尿病患者与医务工作者共同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BloodGlucose,SMBG)的习惯尤为重要,真实反应映糖变化及治疗的实际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总体医疗费用负担。
 
规范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DCCT)是一项针对1型糖尿病设计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CCT研究始于1983年,1994年DCCT结束后继续对95%受试者的随访研究(EDIC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强化治疗对并发症的长期益处。
 
DCCT/EDIC研究显示:与常规治疗组(胰岛素注射每日1-2次,每日SMBG,但胰岛素用量不进行每日调整)的患者相比,采取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每日≥3次、SMBG每日≥4次、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饮食和运动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患者,血糖水平长期降低,长期并发症风险显著减少:视网膜病变风险减少76%,蛋白尿风险降低56%,5年临床神经病变风险降低69%,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42%,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57%。
 
2013年6月,第7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ADA2013)报告了DCCT/EDIC研究的最新结果:证实强化治疗带来长达18年的获益,强化治疗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进行SMBG。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应用SMBG能改善代谢控制,并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建议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应监测血糖至少3次。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简称《指南》)明确指出: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一方面,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和优化药物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了解自身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指南》也同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接受口服抗糖尿病治疗,还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需要自我血糖监测。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每日至少3次的SMBG;针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并常规监测血糖)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涵盖空腹、三餐前后和睡前几个时间节点。
 
新型血糖监测系统方便患者更好的进行SMBG
 
然而,许多患者往往由于耗时太长、实施困难等原因疏于血糖监测,从而导致胰岛素剂量使用不当(注射过多或过少胰岛素),血糖水平低于或高于目标范围。一方面,注射过多的胰岛素会发生低血糖,每年,每100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约发生11次严重的低血糖,而约30%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可导致昏迷和癫痫的发作,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注射过少的胰岛素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值,低胰岛素水平可致高糖血症,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将危及生命。
 
据统计,超过6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血糖监测少于一次,约1/4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血糖监测少于一次。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仅有32%进行血糖监测。一项针对162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调查表明:更少的测量痛苦是鼓励患者按照推荐频率监测血糖的关键因素。
 
罗氏诊断新型血糖监测系统:罗氏血糖仪/逸动型(Accu-Chek®Mobile)拥有独特的卡带式技术,一卷卡带可进行50次检测,一个针鼓里装有6根采血针,患者无需额外携带单个试纸或采血针,方便血样采集。专利采血技术,仿若无痛。只需0.3μl采血量,5秒(视浓度而定)即可完成单次测量,且自动调码,减少潜在的检测差错。直接链接电脑方便查看血糖报告。与使用试纸的血糖仪相比,罗氏血糖仪/逸动型(Accu-Chek®Mobile)操作简单,仅需4个简单步骤,减少了患者单次检测所需时间,测糖从此简逸无忧。
 
丹麦一项入组1,112名用户的体验调查:罗氏血糖仪/逸动型(Accu-Chek®Mobile)EXPERIENCE计划表明,超过80%的用户认为该血糖仪比以单条试纸技术的血糖仪更节省时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其中,142名血糖监测依从性差的患者(未达到ADA指南推荐的每周监测≥21次),在使用了罗氏血糖仪/逸动型(Accu-Chek®Mobile)后,每周监测数量从7.5次增至18.4次,增加了一倍以上。可见,使用罗氏血糖仪/逸动型(Accu-Chek®Mobile)能大幅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协助他们更好地进行SMBG。
 
据悉,该款新型罗氏血糖仪/逸动型(Accu-Chek®Mobile)已于2014年1月在中国上市,从而造福更多的中国患者。
 

编辑: 梦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