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束带术对血糖的影响
研究要点:
- 该研究探讨胃束带收术后早期葡萄糖代谢变化是否与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
- 该研究发现胃束带术后葡萄糖代谢的改善与淋巴细胞数目和活性的下降有关;
- 胃束带术后T淋巴细胞变化与血糖变化独立相关。
免疫细胞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特征性炎症小体中的作用正在深入调查研究中。为了探讨胃束带收术后早期葡萄糖代谢变化是否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有关,来自澳大利亚圣云仙医院内分泌科Katherine Samaras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胃束带术后葡萄糖代谢的快速改善与循环中促炎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的下降有关。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12月的《Diabetologia》杂志上。
该研究中,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IGT)的肥胖受试者(BMI 43.4±4.9kg/m2,15例)接受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在术前、术后2周和12周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包括: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增加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口服葡萄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OGIS)、循环中免疫细胞数目和活性、以及脂肪因子水平。手术期间收集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并测量其中巨噬细胞数目和活性。
该研究结果表明,术后2周和12周时,受试者空腹血糖和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而且OGIS改善。12周时,80%的糖尿病受试者恢复到正常糖耐量或IGT,而且所有IGT受试者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12周下降的幅度与基线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粒细胞活性显著相关,并且与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目、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的幅度有关。在一个可以解释75%的空腹血糖变化模型中, T淋巴细胞12周的变化与空腹血糖12周的下降幅度独立相关。
该研究发现,胃束带术后葡萄糖代谢的快速改善与循环中促炎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的下降有关。免疫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以及减肥手术后免疫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改善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背景:
观察性研究证实减肥手术与肥胖相关结局的长期改善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死亡。许多随机研究观察到葡萄糖代谢在减肥术后快速改善。此外,2型糖尿病研究证实减肥手术可诱导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管功能紊乱临床明显改善。
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以循环和组织炎症低水平反应,循环脂肪因子和促炎因子、以及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水平增加为特征。炎症反应可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而且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一项葡萄糖调节的基本成分。循环促炎脂肪因子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并能预测糖尿病的发生,在减肥手术后是境地的
细胞免疫也参与肥胖特征性炎症小体。先前研究证实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循环促炎T淋巴细胞亚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1数目有关。同时发现,限制能量摄入可显著减少辅助性T淋巴细胞1数目,而且能降低粒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面活性标志物的表达。为了肥胖相关炎症反应导致葡萄糖调节异常保持一致,假释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中,循环和脂肪组织炎症反应水平和减肥术后动态变化可能与葡萄糖代谢早期改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