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糖尿病特异性并发症风险的“glucose pentagon”模型
研究要点:
- 1型糖尿病儿科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变异性低。
- 胰岛素泵治疗可降低1型糖尿病儿科患者的血糖风险参数低。
为了探讨1型糖尿病的儿科患者中,与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患者相比,使用胰岛素泵(CSII)患者是否有较低的血糖变异性,以及作为氧化应激和环氧酶活性替代指标的尿F2–异前列素和/或尿前列腺素F2排泄是否与血糖变异性有关,来自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医院的C. Schreiver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观察性队列研究,该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儿科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与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相比,表现出较低的血糖变异性,并有较低的血糖风险参数。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11月的《Clinical Endocrinology》杂志上。
该研究中,在48例1型糖尿病儿科患者(22例使用胰岛素泵)中进行连续3天动态血糖监测。所有患者继续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并在两个连续24小时期间收集尿液。使用“glucose pentagon”模型计算血糖风险参数。
该研究结果表明,与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患者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血糖波动、以及平均血糖浓度的标准差显著降低。相比之下,两组之间最后12个月期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没有显著差异。将短期和长期代谢控制特征参数汇总至“glucose pentagon”模型,结果显示与健康受试者和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患者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患者血糖风险参数显著降低。
该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儿科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与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相比,表现出较低的血糖变异性,而且伴随较低的血糖风险参数。然而,这些发现是否能转化为较低的糖尿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仍有待阐明。
研究背景:
患者1型糖尿病的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校正相对风险显著升高。这种相关性仅有部分是归因于传统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脂质异常和吸烟),而是反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因果作用。
高血糖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例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或血管活性物质),损伤内皮功能。内皮细胞(如系膜细胞和Schwann细胞),仅可以在狭窄的范围内调节葡萄糖摄取,并且如果细胞外葡萄糖水平升高,内皮细胞将变得相当脆弱,例如细胞外高血糖可相当快的转化为细胞内严重代谢异常,并最终引起氧化应激增加。
F2–异前列素(FISO)的产生被认为可以反映游离自由基催化花生四烯酸过氧化反应。因此,尿FISO浓度被用来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例如脂质过氧化反应。然而,有强力的证据表明前列腺素F2(PGF2)和其他异前列腺素的形成也依赖环氧酶活性。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是1型糖尿病的常规疗法,两者被认为同等的适用于预防高血糖和上述的不良结局。仍有一个问题,在血糖控制方面,CSII治疗是否由于M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