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纪立农教授

2007-11-16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纪立农教授。

丁香园:作为大会的执行主席,您觉得本次大会的特色何在?

纪立农教授:本次大会的参会人数明显增加,来的都是临床医生,说明糖尿病在临床上的重视度是逐日提高的,;而且内容比较丰富、新颖和全面,能够照顾到各个方面,也是更加贴近临床,能够满足各级各地区医生的需求。

既往我们都会邀请国外讲者,这一次我们也是邀请了国际上知名的讲者,但是他们不是以英语或是其他语种为母语的,而是我们中国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国外也做了很多出色的研究,丝毫不亚于外国学者。这样的一个形式,不仅是避开了语言这个障碍,能够更加直接的交流,同时也节省了翻译的时间,让大会的内容更加紧凑。

丁香园:毕竟会议更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纪立农教授:是这样的。而且,我们的会议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一个公益性的国际学术基金专门出资到各种会议上宣传一些学术理念,要求当然是这个会议本身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层次,这一次,他们就选中了我们糖尿病年会,举办一个独立的卫星会,叫做Worldwide  satellite  symposium,关于肠促胰岛素的治疗。不用我们付出任何费用,完全是免费宣传,看中的就是我们会议的规模和内容。

丁香园:本次会议上的壁报交流是一大亮点,组委会是怎样安排组织的呢?感觉效果怎样?

纪立农教授:考虑到毕竟专题报告和口头交流的时间有限,我们就安排了壁报交流的形式。从一些研究报告中筛选出部分精华,按照国际标准,要求他们事先制作壁报,还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力求公正,对获奖的壁报交流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总之,这个流程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这样做更能促进交流,对参加的年轻医师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丁香园:纪老师,您在糖尿病的遗传学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您觉得这个领域最近的新进展是什么?

纪立农教授:糖尿病领域之前的遗传学进展不是很快,但是自从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出现之后,就使一直停滞不前的糖尿病相关基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7年,借助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先后有数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被发现,同时还鉴定出第一个肥胖基因FTO。这些基因的发现将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新途径。这些内容在我们本次会议上也有所体现。


(纪立农教授接受采访)

纪立农教授简介:

纪立农,男,45岁,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共同主任,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分子糖尿病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内分泌学会理事,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理事,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IDF-WPR)理事,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IDF-WPR)糖尿病政策组成员。中国糖尿病杂志副主编,医师报副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

曾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内分泌学学术交流会论文一等奖,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学奖,德国拜耳公司青年科研基金奖,卫生部科技司—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美国礼来公司青年科研基金奖和中华医学基金会(纽约)杰出青年学者奖。1993~1996年获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和国际青少年糖尿病基金会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进修。

编辑: 张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