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大约有 5%–7% 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D/ADHD),男女比分别为 3:1 和 4:1。ADHD 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童年起病并发展到成年,其一般表现为难以集中和维持注意力、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
ADHD 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病因主要与多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此前,已有研究发现了 ADHD 与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联;有 ADHD 病史或者 ADHD 症状,如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人群在成年后患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都会增高;脂质谱研究表明 ADHD 儿童的游离胆固醇更高。目前关于 ADHD 与 T2DM 相关联机制的说法主要是免疫调节异常和前炎症因子过度分泌理论,ADHD 患者 IL-2,IL-6,IFN-γ,IL-16,IL-10,IL-13 及 TNF-α,CRP 等炎症因子的增高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T2DM 发病率。ADHD 与 T2DM 相关并发症的关联,尤其是肥胖症已被证实,然而 ADHD 与 T2DM 本身的相关性研究尚少,仅有一项青少年儿童患有神经精神类疾病与 T2DM 关联的研究,还有研究者认为由于肥胖症患者比例的升高,ADHD 并发肥胖症的风险其实被高估了,因此 ADHD 是否能作为 T2DM 的危险因素仍有待考量。
来自台北荣民总医院的陈博士等研究员,采集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的资料进行了一个大样本纵向随访研究,他们对 ADHD 患者日后患有 T2DM 的情况做了调查。样本包含了 2002 年 1 月 1 日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被诊断为 ADHD 且无 DM 病史的青少年(10 岁-17 岁)和青年(18-29 岁),实验组 35,949 人,对照组 71,898 人。研究结果于2018年5月发表于 J Clin Psychiatry 杂志。
根据人口分布、ADHD 药物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和 ADHD 合并症对数据进行调整后,研究者通过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 Log Rank 检验证明 ADHD 青少年患者(风险比 [HR] = 2.83;95% CI,1.96–4.09)和青年患者(HR = 3.28; 95% CI, 1.41–7.63)的 T2DM 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患病时间更早(3.17 ± 2.33 vs 4.08 ± 2.11 年,P = .004)。此外,长期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会增加 T2DM 患病风险(HR = 2.82,95% CI,1.74–4.58)。
也就是说,ADHD 青少年和青年患者日后患 T2DM 的几率更高,而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服用对这类人群来说会增高患病风险。也就是说对于 ADHD 患者,我们同时需要检查其是否患有 T2DM,而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对于 ADHD 患者也需要进行评估。该研究更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的样本仅包括寻求医疗帮助和咨询的患者,而不包括儿科医生、家庭医生和内分泌医生基于实验室检查诊断出的患者。此外,ADHD 严重程度、生活习惯、BMI 指数和家族史也未纳入研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