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降糖专题:从餐后高血糖共识看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优选

2017-11-08 11:3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 型糖尿病(T2DM)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慢病之一,在我国正经历着井喷式的增长,带来巨大的经济负荷的同时,也推动着降糖药物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给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将餐后血糖的控制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安全而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AGI)也将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控制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餐后血糖升高是 T2DM 发展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约 70% 是单纯糖耐量受损;而新诊断的 T2DM 患者中,餐后血糖升高者的比例更高,约占男性患者的 80%,女性患者的 85%1。随着糖尿病的进展,餐后血糖的升高也贯穿全程 2(图 1)。

图片 1.png

图 1. 餐后血糖升高贯穿糖尿病全程

餐后血糖升高的危害正逐渐被认识。研究发现,餐后 2 小时血糖升高显著增加 T2DM 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且与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独立相关 3-5。餐后高血糖也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ARIC 研究表明,1,5-脱水葡萄糖(评估餐后血糖波动的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慢性肾病显著相关,而餐后高血糖是餐后血糖波动的最主要贡献者 6

控制餐后高血糖能否带来获益呢?就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而言,当空腹血糖达标时,HbA1c 达标率为 64% 左右,而餐后血糖达标时,HbA1c 的达标率高达 94%7。此外,控制餐后高血糖同样带来心血管获益,如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颈动脉内膜厚度、血压等,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8,9

然而,餐后高血糖的控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在我国,超过一半的 T2DM 患者餐后血糖未达标 10,餐后血糖控制似乎成为被遗漏的一角。

α-糖苷酶抑制剂(AGI),适合国人的降糖药物

《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的应运而生,无疑将餐后血糖的控制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共识不仅强调了高血糖的危害、控制餐后血糖的临床意义,更是对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给出了建议,其中,共识肯定了 AG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众所周知,与西方人群相比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脂肪较低,而碳水化合物较高。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显著增加葡萄糖的吸收负荷,继而餐后血糖水平升高。已知肠道是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第一道防线,而 AGI 即作用于这一防线,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图 2)11

图片 2.png

图 2. AGI 显著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因此,AGI 可认为是更适合国人的降糖药物。相关研究也给予了支持,例如在中国人群开展的 MARCH 研究表明,新诊断的 T2DM 患者服用 AGI,HbA1c 降幅达 1.1%,而碳水化合物摄入更高的 T2DM 患者,使用 AGI 疗效更佳,并可降低体重 12。一项 Meta 分析显示 AGI 较安慰剂在西方饮食组 HbA1c 下降为 0.52%,而在东方饮食组则为 1.54%13

各类降糖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餐后血糖,但作为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 AGI 单药使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事件,更不会增加体重,也没有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顾虑,即与其他类降糖药相比,AGI 在受人关注的副作用例如低血糖、体重增加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表 1)14

表 1. 常见降低餐后血糖降糖药物的特点

图片 3.png

伏格列波糖以良好的安全性成为 AGI 中的优选

作为 AGI 中的一员,伏格列波糖是以井冈霉醇胺为核心基团,通过化学合成及转化而得到的稳定性、选择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强度更高的假单糖分子,该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优秀的降糖表现及较高的安全性。

从安全性的角度上看,伏格列波糖因结构中缺少疏水位点、分子链较短,较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15,从而使其选择性更高,胃肠道不良反应也更少,依从性更佳。相关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调查的数据也支持这一点,例如在一项纳入 5411 例患者的调查中,伏格列波糖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率为 8.13%,低于阿卡波糖报道的 23.53%16。同时药理研究显示,伏格列波糖不吸收入血,也使其具有良好的肾脏安全性 17

小结

如上所述,餐后高血糖是贯穿 2 型糖尿病全程的重要表现,而其对于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贡献也逐渐为人所知,目前餐后血糖的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也是《共识》将餐后血糖的控制定义为促使 HbA1c 达标以及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的原因。AGI 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也可能延缓糖尿病的进程,并且可应对国人高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特点,同时其独特的良好安全性使 AGI 被视为更适合中国 T2DM 患者的降糖药物,其中伏格列波糖以其良好的安全性成为长期降糖优选。


参考文献

  1. Yang WY.et al. N Engl J Med. 2010 Mar 25;362(12):1090-101

  2. Cersosimo E, et alCurr Diabetes Rev. 2014 Jan; 10(1): 2–42.

  3. 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4:617-21.

  4. Diabetes Care.2001 Aug;24(8):1397-402.

  5. Nakagami T et al. Diabetologia.2004;47:385-94.

  6. Selvin E,et al.Clin Chem.2014 Nov;60(11):1409-18.

  7. Woerle HJ,et al.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77(2):280-5.

  8. Hanefeld M et al. Eur Heart J 2004 Jan;25(1)10-6.

  9. Zinman B,et al. N Eng J Med. 2015 Nov 26;373(22) 2117-28.

  10. Ji L,et al. J Diabetes. 2014 May 9.

  11. 河盛隆制(阪大・一内): nanoGIGA, 3(4), 607,1994.

  12. Yang 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4,2;46-55.

  13. Zhu Q,et al. Clin Ther.2013 Jun;35(6). 880-99.

  14. 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5).

  15. 小高 裕之(武田薬品). 日本栄養・食糧学会誌 (1992)45, 27

  16. 醫藥品インタビューフォーム(日本標準商品分類番号: 873969).2012 年 1 月改訂第 5 版

  17. 倍欣®说明书..


审批编码:CN/ACT/1709/0055e

编辑: 徐沛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