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常不典型,甚至发生心梗了病人也感觉不到疼痛,很容易被忽视或漏诊,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一击致命」,这也正是它的可怕之处。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国心脏调查」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像所有疾病一样,糖尿病性心脏病(简称「糖心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患者的预后将大大改善。但是,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隐匿、不典型,往往易被忽视或漏诊,为此,就需要我们对糖尿病心脏病的不典型症状有所了解。那么,糖尿病性心脏病又有哪些「蛛丝马迹」呢?
1. 由卧到立,「压差」骤变
许多糖尿病人起床后,常常感觉一阵头晕、眼花、心慌、出汗、眼前发黑,严重者甚至出现昏厥。测血压时发现:患者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下降大于 20 mmHg 或舒张压下降大于 10 mmHg,这种情况临床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
正常人在体位变化时,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使血压基本维持正常,但糖尿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使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发生病变,致使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从而导致一过性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征之一。
2. 静息不动,心跳照快
正常人在运动时心率增快,休息时心率减慢。但有些糖尿病人静息状态下心率也快,每分钟心率多在 90 次以上,同时伴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长期糖毒性导致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的缘故。
此外,还有部分糖尿病人表现为「固定心率」,即心率不随着活动或休息而增快或减慢,这是由于患者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受罹,心脏完全失去了植物神经支配的缘故。
3. 发生心梗,却无胸痛
普通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时,组织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刺激心脏的感觉神经,产生疼痛(即心绞痛)。但糖尿病患者即便心脏发生了严重的缺血、缺氧,也往往没有心绞痛症状,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极易被漏诊或误诊,是导致糖尿病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普遍迟钝乃至功能丧失,使得疼痛症状变得轻微和不典型。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无心血管病相应症状,也需要定期做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以便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4. 年纪轻轻,也患「心病」
糖尿病人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不仅比非糖尿病人高 2~4 倍,而且其发病年龄也比非糖尿病人提前 5~10 年,许多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甚至急性心梗。这是由于糖尿病人往往是集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于一身,因而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风险增加,年龄提前,而且病情更加严重。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糖心病」具有症状隐匿且不典型的特点,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不要轻易放过前面提到的这些蛛丝马迹。
患者即便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如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与普通冠心病人相比,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在治疗上,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除了要合理控糖之外,还要全面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降压、调脂、减肥、戒烟等等。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对于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比普通糖尿病患者要略微宽松,空腹血糖不超过 7.0mmol/L,餐后血糖在 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 7.5%~8.0% 即可,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后者对心血管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还大。
另外,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糖心病」患者应尽量选择可以降低体重、并对心血管有确切保护作用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SGLT-2 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等。
本文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主任医师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