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已有 60 年的历史,但其降糖机制仍不断的被新发现。二甲双胍最经典的降糖机制是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和分解,从而减少肝糖输出。随着对二甲双胍降糖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二甲双胍还可以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和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最终兼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 HbA1c。
多项临床试验也证实了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在 DeFronzo 的经典研究中,显示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以显著降低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且 HbA1c 较安慰机组下降幅度达 1.8%。
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不受 BMI 影响。纪立农教授在中国新诊断的 T2DM 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和总体人群 16 周 HbA1c 较基线的下降程度相似。这也提示在临床中并非只有超重或是肥胖的患者才能选用二甲双胍治疗。
2016 年发表的中国 RCT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单药与 DPP-4 抑制剂相比,可以更有效的降低 HbA1c。这也为二甲双胍成为我国 T2DM 患者一线首选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
二甲双胍除了降糖疗效得到广泛认可外,其对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的获益证据较为充分。在 UKPDS 研究中二甲双胍 2550 mg/d 可使心肌梗死、全因死亡、任何糖尿病相关重点的相对风险显著下降,且具有心血管保护延续效应。而 HOME 研究中则显示二甲双胍 2550 mg/d 显著减少大血管时间风险 40%。
一项美国的回顾性队列分析了 2009 年 7 月至 2013 年 6 月间 T2DM 口服降糖药物的研究,发现首选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与 DPP-4 抑制剂、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相比,加用其他口服药治疗的比例最低,后期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口服药。
而国内的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也显示,共纳入 9872 例服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至少 3 个月的 T2DM 患者,首选二甲双胍的患者后续改变治疗方案的比例最低。
对于二甲双胍最佳剂量也有研究进行了探索。Garber 剂量效应研究中显示,二甲双胍不同剂量组对比(500 mg/d、1000 mg/d、1500 mg/d、2000 mg/d、2500 mg/d),二甲双胍 2000 mg/d 降糖疗效更佳。
二甲双胍的安全性也在多项研究中得以证实。在 UKPDS 研究中显示二甲双胍剂量>2000 mg/d 治疗,患者的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风险均下降,说明具有心血管保护延续效应。
在 Garber 研究中还显示二甲双胍剂量为 500 mg/d 时,无患者因消化系统紊乱而停药,剂量在 1000~2000 范围时,因消化系统紊乱而停药的患者比例相近,但当使用剂量达到 2500 mg/d 时,因消化系统紊乱而停药的患者比例增加。
二甲双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显示 1000 mg bid 可以维持 24 小时有效的血药浓度,且位于治疗窗内,可以维持较好的疗效。
基于多项研究结果,我国《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4 和 2016 版推荐:二甲双胍的起效最小剂量 500 mg/d,成人推荐最大剂量 2550 mg/d,最佳有效剂量是 2000 mg/d。
充分的循证数据证实,二甲双胍一线首选的地位很难撼动。
现场问题:
对于心衰的患者该怎么使用二甲双双胍?心衰患者有没有限制?
对于妊娠妇女是否可以使用二甲双胍?
对于不同体重,如正常体重或超重肥胖的患者,二甲双胍的用量是否有区别?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尿检有微量蛋白可以使用二甲双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