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问 5 答解读《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2017-03-13 07: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田建卿
字体大小
- | +

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的多。

医学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中逐渐前行。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数据表明,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示的血糖暴露最多可解释 11% 的视网膜病变危险;其他变量可能与剩余 89% 的危险有关。那么这个其他的变量是什么呢?是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餐后高血糖(PPG)。餐后高血糖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息息相关,同时也是 HbA1c 不达标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促使 HbA1c 控制达标的重要策略。

随着循证不断丰富,国人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国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有餐后高血糖。单纯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比例达到 50%,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达到 70%。由此《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应运而生,立足国人,管理 PPG,更好地指导临床糖尿病管理。

本文以 5 问 5 答的形式将共识核心内容进行精炼与总结。

1. 餐后高血糖如何来界定?

摄食后 1~2 小时血糖大于 7.8 mmol/L。

2. 餐后高血糖背后啥原因?

(1)第一时相/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

(2)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3)胰升血糖素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

(4)餐后肝糖输出持续增高。

3. 餐后高血糖谁需要关注?

(1)任何 HbA1c 不达标的 T2DM 患者,尤其是空腹血糖(FPG)达标,而 HbA1c 不达标者,如 FPG<6.0 mmol/L,但 HbA1c>7.0%;

(2)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使用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进餐不规律或餐后剧烈运动者;

(3)使用降糖药物,尤其是降低餐后血糖(PPG)的药物时。

4. 餐后高血糖如何来检测?

(1)自我血糖监测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检测 PPG;

(2)动态血糖监测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针对人群为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波动较大及低血糖风险较高者;

(3)1,5-脱水葡萄糖醇 (1,5-anhydroglucitol,1,5-AG):反映短期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

5. 餐后高血糖如何来管理?

(1)控制目标:见表 1。

表 1. T2DM 患者 PPG 控制目标


注:*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 T2DM 患者。

(2)控制方法:

a. 生活方式:饮食(摄入低升糖指数的饮食)与运动(餐后运动)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但其疗效有限且难以维持,患者依从性较差。

b. 药物干预:见表 2。

表 2. 常用降低 PPG 的药物特点

编辑: 张开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