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超过 3/4 的 CVD 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为高危人群提供生活方式咨询是 CVD 预防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通过合适的风险预测工具识别高危人群是 CVD 预防的关键。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各个国家的可靠预测工具,此外,现有的预测方法需要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大大降低了风险预测的可行性。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 Ueda 博士等在其先前开发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评估了 182 个国家人群的 10 年致死/非致死性 CVD 风险,并采用最新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重新校正,同时开发出相应的无需验血的风险预测图表,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 2017 年 1 月 23 日的 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 杂志中。
研究人员根据先前开发的基于实验室的风险预测模型(Globorisk),采用 8 项前瞻性研究的数据,对风险方程式的协同因素进行了评估。基于实验室的风险评分包括了年龄、性别、吸烟、血压、糖尿病和总胆固醇,而在基于诊室的风险评分中,研究人员采用 BMI 替代糖尿病和总胆固醇,从而避免了验血。研究人员根据各个国家特定的平均风险因素水平和 CVD 发生率对每个国家的各个性别组和年龄组的风险评分进行了重新校正,并对两种风险评分的评估效率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在风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中低收入国家人群的 CVD 风险高于高收入国家,其中风险最高的是中亚、东南亚和东欧国家,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在高收入国家中,40-64 岁人群 CVD 高危的比例从韩国女性的 1% 到捷克男性的 42%(将 10 年 CVD 风险 ≥ 10% 作为高危阈值);
在低收入国家中,该比例从乌干达人群的 2% 到伊朗男性的 13%(将 10 年 CVD 风险 ≥ 20% 作为高危阈值)。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中,采用 10 年 CVD 风险 ≥ 20% 作为高危阈值的两步评估策略效率更高,该阈值下中国 40-64 岁人群中男性高危比例为 22.5%,女性高危比例为 18.6%。在基于诊室的风险评分高危的中国人群中,仅有 14.2% 的男性和 23.7% 的女性需要进一步行实验室检查以检测出 95% 的高危人群。
研究表明,重新校正的风险评估图表为各国人群 CVD 风险提供了评估工具,使得不通过实验室检测来预测 CVD 风险成为了可能,这将对全球范围内 CVD 的预防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