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大进教授:从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解读米格列奈优势

2016-10-28 1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作为诊断依据。从病理机制上讲,没有胰岛素功能障碍,就没有高血糖。那么在控制血糖方面,到底什么是关键?有学者认为,关键在于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它是遏制糖代谢紊乱的病理核心。

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作用:

1. 有助于抑制肝糖的输出和脂肪分解,限制游离脂肪酸(FFA)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减轻餐后高血糖。

2. 提前动员外周组织(肌肉与脂肪),提高其对葡萄糖处置的敏感性和效率。

故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早相分泌的极小变化可明显影响餐后血糖水平。

早相分泌与一相分泌呈线性正相关,早相分泌基本可反映一相分泌的情况。改善早相/一相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研究现正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另一方面,对于血糖控制,绝对不能以低血糖作为代价,这点在学科领域已达到共识。AACE/ACE 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2015)提到「最小化低血糖风险是首要目标之一」。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指出「严格的 HbA1c 控制目标的前提是无低血糖」。

我们知道,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的疗效一直是有目共睹的,研究显示其降糖效果仅次于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其低血糖风险也同样为人熟知。所幸的是,随着药物研发,新的胰岛素促泌剂已经克服传统促泌剂易发生低血糖的不足,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规避低血糖风险,其中以米格列奈为典型代表药物之一。

米格列奈之所以有这方面的转型,是由于其分子构效的改变,带来胰岛素分泌曲线和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如下图),最终导致低血糖风险的显著下降。

通过恢复生理模式早相胰岛素分泌,米格列奈能显著降低餐后 1 小时和 2 小时血糖,避免因餐后血糖峰值导致的氧化应激和组织损害。同时,籍着改善胰岛素分泌,减少脂肪分解,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对空腹血糖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研究显示,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单药治疗的降糖效果相似。联合二甲双胍时,米格列奈较瑞格列奈更显著降低餐后 1 小时血糖;更有效提高 HbA1c 达标率(HbA1c ≤ 6.5%)。而米格列奈较瑞格列奈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可降低 54.2%。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米格列奈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或低血糖高风险患者中优势显著。

总之,纵观胰岛素促泌剂的演变,着眼于恢复生理模式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米格列奈具有更快更强、稳妥降糖的优势。

想知道更多信息,请观看邹大进教授专家讲堂。附现场提问:

1. 米格列奈的最大剂量?老年患者的适宜剂量?

2. 对于三餐不规律的患者米格列奈的服用时间如何?

3. 米格列奈对空腹血糖有改善作用吗?

4. 米格列奈的代谢途径?

5. 格列奈类药物对心血管是否有影响?合并心梗者可以使用吗?

完整视频,参与观后答题活动,请戳我 >>  

编辑: 梁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