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菊明教授: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2016-07-21 1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糖尿病(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增长迅速,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本期专家讲堂有幸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的陆菊明教授,谈谈胰岛素在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现状及相关对策。

应用现状

中国糖尿病患者以 2 型糖尿病(T2DM)为主,且具有患病初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明显、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不达标患者比例高等特点。随着病程进展,当患者不能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及口服降糖药物而达到满意的降糖疗效时,就需要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

Diabcare-China 研究显示,2006 年中国 T2DM 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为 48.8%,其中单一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仅为 21.8%;而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有 40% 尚未启动胰岛素治疗。

一项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显示,T2DM 患者使用人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率较低,具体表现为 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 2 小时血糖(2 h PG)的达标率均不足 1/3。

影响因素

虽然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显著,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及心血管风险等。

2016 AACE/ACE 指南提到,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中/重度), 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特别关注;英国一项糖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 33显示,在整个研究的随访期间,胰岛素治疗组体重平均增加 4 kg,高于饮食治疗组、氯磺丙脲组及格列本脲组;2015 年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胰岛素治疗显著增加无心血管病史(包括心肌梗塞、卒中及心血管死亡)的 T2DM 患者心血管事件(P<0.05)及全因死亡风险(P<0.001)。

除了医疗工作者会考虑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及低血糖等风险,患者对医师的不信任、低血糖可能引起的医患纠纷、额外的注射技术培训过程,也均会阻碍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相关建议

对于 T2DM 患者,及时的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调研人群中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仍不满意,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另外,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程度、自我血糖的监测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治疗效果,需要患者及医护人员多方沟通及配合,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新的治疗策略。

现场提问

1、UKPDS研究显示,胰岛素治疗组的体重平均增加4kg,也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和单用胰岛素相比体重差异为3.7kg,这是否可以说明二甲双胍在改善体重方面效果显著?

2、对于不同体重的患者,如正常体重和肥胖患者,他们在使用二甲双胍时的用量是否应有所区别?

3、您怎样看待影响二甲双胍疗效的环境因素?

4、对于患者自行停用二甲双胍的现象,您认为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5、在二甲双胍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相关的不良反应,应如何缓解?

6、对于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观看完整视频,参与观后答题活动,请戳我 >>  

编辑: 梁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