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老人了,可刚上临床时的许多逗逼事依然记忆犹新,或许大家也曾有一样的经历,那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我们曾经的岁月吧。
是她不让我睡觉的
独立值班的第一天。
病房住了一位重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粘液性昏迷的病人,白天刚刚抢救过来。接班时,白班医生语重心长地交待:「一定要注意患者的意识情况,这个病人有再次昏迷的危险!」
牢牢记住了白班老师的交代,每隔一会我就会去看看病人,看他闭着眼睛我就推推他,并很热心地问一句「您有没有不舒服啊?」
第二天,主任查房。
「老张,昨晚睡得好不好啊?」
病人满脸不高兴,指着我抱怨:「我是想睡啊,可她不让我睡啊!一会来一趟,一会来一趟,刚刚睡着就被她推醒了。」
主任满脸狐疑的看着我,严肃地问:「怎么回事?怎么能不让病人休息呢?」
我低着头小声嘟囔:「我这不是怕他再昏迷吗?」
和新手说两句:休息对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其实是很重要的。意识情况是观察重病人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过有时候可以通过其它生命体征来判断,比如血压、心率、呼吸、脉搏、体温,这就是监护设备的重要性。如果病人的以上指标均正常,或较前无明显变化,一般病情相对较平稳。
我该听谁的?
医院是仅次于军队的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地方,下级要服从上级,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是核心制度,要严格执行。但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些让小大夫们左右为难的时候。
有一些类似笑话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什么时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事情、具体的内容是什么都已无从追溯,反正大家是当笑话来听。
有一个住院医师在一次病程记录中写道:今日查房,XXX 主任医师指示:……,XXX 主任医师指示:……,(两位主任的意见相反)我该怎么办?
还有一份病例,第一次查房病程:张 XX 主任医师查房,指示加用 XXXX 药物治疗,遵指示执行。第二次查房病程:李 XX 主任医师查房,指示停用 XXXX 药物,遵指示执行。第三次查房,张 XX 主任:为什么不执行查房意见?于是……
和新手说两句:上级医师查房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一关,但其实有的时候,不一致的意见并不一定是本质的不一致,可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解决办法。服从上级医师的意见不代表盲从,有时候上级医师也会有口误,这个时候,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服从不是盲从,要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征求上级医师的意见。一个优秀的上级医师是不会因为被问倒而迁怒于人的。病程记录是要如实记录查房意见,不过想前面这样的记录还是避免的好,不仅不利于团结,还会被患者拿住把柄。
Hi 还是 Lo?
一次,从急诊收了一位病人,交接病史如下:中年女性,有糖尿病史,平时不监测血糖。今天上午家人发现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当地卫生院测血糖 33 mmol/L,考虑不除外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建议转我院进一步治疗。急诊血糖测不到,现静脉胰岛素治疗。
看着躺在病床上安安静静的患者,呼吸平稳,血压 90/60 mmHg,心率 96 次/分,肺部听诊干干净净,怎么感觉像睡着了,不像酸中毒或高渗的病人啊!
护士常规性地为患者复测了指尖血糖,「0.8 mmol/L」。
什么?0.8 mmol/L?基层医院转来时间不过 1 个多小时,急诊给予静脉胰岛素治疗也不到 20 分钟,最多不过 5 个单位,血糖从测不到降到 0.8 mmol/L?太快了吧!不对!再测一次!
护士重复又测了一次,「0.6 mmol/L」。
天哪!更低了!是低血糖昏迷!快速更换静脉液体,改为 10% 葡萄糖静脉点滴,并静脉推注 50% 葡萄糖 60 毫升。
随着 60 毫升高糖注入,患者逐渐出现了反应,双眼睁开了,四肢开始不自主动了起来,嘴里不知说着什么。
15 分钟后复测血糖 3.6 mmol/L。
继续补充葡萄糖。患者神志逐渐清醒了,口齿逐渐清楚,四肢活动自如。半小时后复测血糖恢复正常。
回到医办室记录抢救经过,我不禁思索,为什么仅仅不到 5 个单位的静脉胰岛素就可以把测不到的血糖降到 0.8 mmol/L 呢?是患者对胰岛素极度敏感,还是?测不到的血糖?测不到?测不到?对了,不会是低的测不到吧?
我蹭的一下起身冲到护士站,拿起电话联系急诊。
「帮我看一下你们刚才送来的那个昏迷患者在急诊测的血糖,就是测不到的那次,血糖仪显示是什么?」
「显示测不到啊,没有数据。」急诊的护士不耐烦的说。
「不对,帮我看看显示的具体内容。」
片刻后,急诊护士长打来电话:「刚才抢救时是个实习同学测的血糖,不是 Hi,是 Lo,她也不懂,就通知大夫测不到,是不是弄错了?」
上帝啊!Hi 和 Lo,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真正是要命啊!
还是不对!基层卫生所不是说 33 的血糖吗?当时病人已经意识不清,还烦躁。什么药物都没有用就低血糖昏迷?
都说属牛的有牛脾气,这牛脾气上来真是刨根问底啊。我马上回到病房,向患者和家属询问当地卫生所检查的情况。
家属拿出一张已经揉的皱皱巴巴的手写化验单,上面写着血糖:33 mmol/L。
没错啊,是 33 mmol/L。是当地医院化验不准确吗?可这是静脉血葡萄糖,不是指尖血糖啊!
我盯着化验单,看了又看。
在那两个挨得很近的 3 中间下边居然有个小点点!不是 33!是 3.3!
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患者出现烦躁、意识障碍,当时血糖 3.3 mmol/L,已经是低血糖了。当地医院看成了 33 mmol/L,担心是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治不了,转到我院。急诊又遇了个乌龙实习医生,随口一句测不到,让忙碌的急诊医生以为高到测不到,给了静脉胰岛素治疗,低血糖进一步加重,病人由早期交感神经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安静的像睡着了。
和新手说两句:快速血糖仪都有测量上限和下限,不同款血糖仪,能测到的上下限有所区别。超过测量上限时,仪器显示「Hi」,低于测量下限时仪器显示「Lo」。
人类对高血糖的耐受远大于对低血糖的耐受,所以我们平时常遇到血糖高到测不到的情况。但低血糖常常在早期就可以被人们发现,遇到低于测量下限的时候还真是很少。加上人都有一种习惯思维,平时省略话说惯了,简单几个字,大家就都心领神会了。
熟不知真有这例外的情况。实习护士没有弄明白这 Hi 和 Lo 的区别,一句「测不到」让听惯了的医生自然而然的认为是高的测不到。急诊,多麻利啊,立马,第一时间,静脉胰岛素治疗。再说说这手写化验单,那是 3.3,您那两个 3 干嘛离那么近啊!还有,这是化验单,不是手纸,揉的皱皱巴巴,举足轻重的小点点就这样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一个一个的连环意外造就了最终的错误结果。其实还想说几句。血糖仪除了 Hi 和 Lo,还有几个不出数据的时候,比如 Er 加个数字,提示测量错误,至于什么错误就要根据后面的数字看说明书了。
工作中,我们常常要测量一些数值,观察一些指标。有时候我们没有能读出这些数字,比如血糖测不到,血压测不到,脉搏摸不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体征,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等!不能说,等一会再量一个。测不到,意味着患者可能处于危急值的边缘,所以要马上想办法核对。这是刚参加工作的菜鸟们临床工作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