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渴、多饮、多尿:不只是糖尿病「作祟」

2016-01-13 17: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徐乃佳
字体大小
-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多见,属内分泌科的急危重症,以口干、多饮、多尿、呕吐、腹痛等为主要表现。其中多饮、多尿是最常见的主诉,对于临床医师,这也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习以为常的症状。

正因为太平常,往往陷入思维定势,造成不必要的漏诊误诊。下面的病例是笔者进修时所见,拿出来和各位同道分享。

病例情况

基本情况:患者,女,52 岁,退休。2014 年 9 月 12 日入院。主诉口干、多饮、多尿 5 年,加重 1 月,嗜睡 4 h。

现病史:患者 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经 OGTT 诊断为「2 型糖尿病」,予门冬胰岛素 30 及口服二甲双胍片至今,目前胰岛素用量早 20u 晚 15u,二甲双胍片每次 0.5 g,每日 3 次,平素血糖未检测。

1 月前患者饮食控制不佳,经常进食甜食、饮料等,用药不规律,口干、多饮、多尿症状逐渐加重,每日饮水 2000~3000 mL、尿量 2000~3000 mL,无多食、无易饥,未引起重视。

2 天前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约 500 mL。伴右下腹疼痛,无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检测静脉血糖值 18.4 mmol/L,血钠 146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具体数值不详),尿酮体(+++)。

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静脉胰岛素持续静滴、补液对症治疗,4 h 前患者出现嗜睡,测血压 60/30 mmHg,立即快速静脉滴注胶体、多巴胺,至转来我院前静脉补充液体 4000 mL,意识逐渐好转,目前症状烦渴、多饮、多尿,无恶心呕吐,右下腹间断隐痛。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家族史:其弟弟患 2 型糖尿病。

体格检查:体温 35. 8℃,脉搏 110 次/min,呼吸 24 次/min,血压 105/63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模糊,言语欠流利,烦躁,平卧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130 次/min,律齐,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肝脾未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检查:尿常规示酮体(++),尿糖(++++),尿比重 1.005↓;血生化示血糖 15. 6 mmol/L↑,血钠 147 mmol/L↑,血氯 115 mmol/L↑,血钾 4.26 mmol/L;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 23.3 mmol/L↑,肌酐 111μ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 6.4 mmol/L↓;血气分析 pH 6.9↓,实际碱剩余-23.6 mmol/L↓;血常规示白细胞 15.8×109/L↑,血红蛋白 173 g/L↑,血细胞比容 0.52↑,中性粒细胞 12. 6×109/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初步诊断:①2 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②高钠血症查因

诊治分析

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例患者既往 2 型糖尿病病史明确,根据入院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计算血浆有效渗透压 318.12mOsm/kg·H2O,可排除糖尿病高渗状态,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明确。

患者既往无肾病病史,且无感染依据,血细胞比容增加,考虑肾功能和血常规的异常,与酮症酸中毒引起脱水、休克、血液浓缩有关,患者 2 天前出现食欲不振时已出现酮症,酮症导致患者腹痛,给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和碳酸氢钠静脉滴注,降低血糖、消除酮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酮体纠正后腹痛消失。

关于高钠血症

患者入院时血钠高于正常,伴有低比重尿,临床上出现高钠血症可分 4 种情况:①水摄入不足;②水丢失过多,主要水因经肾损失和经肾外损而引起浓缩性高钠血症;③潴钠性高钠血症,因肾脏排钠减少和/或摄入钠过多引起。④水转入细胞内,如乳酸性酸中毒时,糖原大量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使细胞内渗透压过高,水转移到细胞内,也造成高钠血症。

结合本例患者初步分析高钠血症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脱水有关,继续快速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4 h 内共补充液体 3000 mL,尿量 2800 mL,后患者意识清楚,复查血糖 11.0 mmol/L,血钾 3.96 mmol/L,尿常规酮体(-),二氧化碳结合率 8.3 mmol/L,血气分析 pH7.1,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所下降,但静脉补充 0. 9% 氯化钠溶液,血钠持续明显升高,由入院时 147 mmol/L 上升至 158 mmol/L,尿量增多,尿比重下降,单纯用酮症酸中毒、脱水不能解释。

考虑临床常见高钠血症的病因有尿崩症(失水过多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排钠减少)、皮质醇增多症(肾排钠减少)等。皮质醇增多症一般有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质醇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不被抑制,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不支持此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血浆醛固酮升高、肾素/醛固酮比值变化,肾上腺 CT 可见增生或肿瘤。尿崩症患者可出现口渴、多尿、低比重尿和低渗尿,禁水加压试验可明确诊断。观察到本例患者尿量在休克、重度脱水情况下仍然明显增多,达 2800 mL,且入院时尿比重低,疑诊尿崩症,但不能鉴别中枢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在患者脱水不允许行禁水加压试验情况下,给予垂体后叶素 6 U,皮下注射试验性治疗,1 h 后尿量减少,尿比重上升至 1.020,血钠 165 mmol/L。24 h 共补液量 6000 ml,尿量 4100 ml,口唇、皮肤黏膜脱水略好转,血钠 156 mmol/L,血糖 8. 6 mmol/L,血气分析 pH7.2,考虑患者在脱水、休克状态下,尿量增加,且血糖逐渐趋于正常,尿量仍多,经垂体后叶素试验性治疗,血钠降低,肾脏、肾上腺 CT 检查未见异常,且垂体核磁示后叶高亮信号消失,支持中枢性尿崩症,故给予去氨加压素 4 μg,2 次/d,肌肉注射。至入院第 4 天,24 h 尿量 2800 ml,血钠 143mmol/L,血气分析 pH7.4,血糖 6.0~8.0 mmol/L,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尿素氮、肌酐正常,甲状腺功能及皮质醇正常,患者能进食,口渴、多饮、多尿缓解,停止静脉补充液体,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12 天,患者空腹血糖 6.0~7.0mmol/L,24 h 尿量 2000~3000 ml,进一步支持中枢性尿崩症。

关于糖尿病合并尿崩症:下丘脑的室上核和室旁核是产生抗利尿激素(ADH)的场所,ADH 亦称之为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它们被送往位于垂体后叶的神经垂体储藏,当各种原因导致 ADH 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性尿崩症)或肾脏对 ADH 反应缺陷 (又称肾性尿崩症) 引起的一组症群叫尿崩症,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一般行禁水加压试验、垂体磁共振(正常人可见神经垂体部位有一个高密度信号区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该信号消失)等来确诊。肾性尿崩症多与遗传、低钾血症、药物中毒等有关,而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包括:①下丘脑、垂体占位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血管性或其他病变,约占 1/3;②头部创伤;③下丘脑手术后放疗;④特发性,一般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发病在儿童期;⑤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成员发病史可循。分析该患者糖尿病病史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推测可能系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供血障碍,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受到抑制,引起中枢性尿崩症。遵从「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常用去氨加压素片或注射剂。

所以临床诊治过程中如碰到糖尿病患者积极降糖治疗后,烦渴、多饮、多尿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高血钠,不能单纯以糖尿病一种疾病解释时,需考虑到合并尿崩症的可能,不能被糖尿病「忽悠」了。虽然此种情况罕见,但需注意诊断及鉴别诊断,以防漏诊。

鉴别诊断包括以下疾病:

①Wolfram 综合征: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有糖尿病和尿崩症的表现,还有视神经萎缩、耳聋。本例患者无听力、视力下降,故可以排除。

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主要表现为高血钙、低血磷,骨骼改变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本例患者经检查钙、磷均在参考范围,可排除。

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等。本例患者无低血钾、高血压等临床表现,肾上腺 CT 平扫未见异常,不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④精神性烦渴: 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但在夜间睡眠后烦渴减轻,饮水量及尿量亦较少,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多在参考范围下限,禁水加压试验在参考范围内。本例患者在意识模糊情况下尿量仍多予以排除。

作者:徐乃佳(主治医师)

地址:湖北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 49 号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430014)

编辑: 张开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