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Injury杂志上发表了韩国学者Jang等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试图通过检测绝经后韩国女性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DRF)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以确定骨相关生化指标,比如骨密度(BM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一些骨转换生化指标与维生素D之间是否相关。
在该研究中,作者比较了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25—羟胆钙化醇即25(OH)D3)的水平,其中一组为104例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妇女(DRF组),另一组为107例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在两组的比较中,均考虑了年龄和季节差别的因素。此外,作者还测量了两组患者的骨密度、血清PTH和一些骨转换生化指标(包括血清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和尿I型胶原N末端肽),并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他们的变化是否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
结果发现,DRF组中25(OH)D3水平比对照组中显著降低(p<0.001),特别是第六和第七两个十分位水平(sixth and seventh deciles)的患者,其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和0.003)。如果考虑季节差异,秋天和冬天人群中的25(OH)D3水平会有显著差异。DRF组患者髋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且血清25(OH)D3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骨转换生化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是DRF组血清PTH水平略微增高(p=0.08)。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绝经后的韩国女性中,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第六和第七两个十分位水平上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尤其显著,临床医生应注意这些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图1. DRF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的缺乏率(p<0.001).
图2.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
表1. 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
表2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
表3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性变化
表4 骨代谢标记物和BMD的比较
表5 血清25(OH)D3与各临床变量的相关性
Vitamin D levels in post-menopausal Korean women with a distal radius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