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高教授:脂肪肝相关进展

2012-06-08 09: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范建高教授简介:

范建高,男,1966年8月生,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4-199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曾民德教授和江绍基院士)。1997年7月至今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现为市一医院消化内科教研室主任、脂肪肝诊治中心主任,医院青年联谊会理事长。

兼任世界胃肠病学会和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会员、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专家组成员,国际肝胆胰学会中国分会内科委员、国际动脉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拟)、中华脂肪肝网http://www.zhzfg.com版面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委员兼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和器官纤维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兼任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华人消化杂志、肝脏、诊断学理论与实践、J Hepatol(中文版)等10余本杂志编委,药品评价杂志副主编,并任大众医学、家庭用药等5本科普读物的顾问/编委/执行主编,J Gastroenterol Hepatol, Nutrition, J Human Hypertension, Diabetes Care, Obesity Review,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中华消化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

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科研,成功救治许多危急重症和疑难病例,在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以及肥胖相关肝病的诊治方面造诣很深。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以及上海市卫生局资助课题10余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3名、博士后1名、脂肪肝专科进修医师7名,帮助全国20余家医院创建脂肪肝专科门诊和/或专科病房或肝病专科。
在Gastroentetrology(增刊), Hepatology(增刊), J Hepato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World J Gastroenterol, HBPT INT 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上海医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收录18篇,MEDLINE收录40余篇。

主编《临床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脂肪性肝病》人民卫生出版社、《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中华医学电子影像出版社、《肝病基础理论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脂肪肝》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编著《名医谈百病—脂肪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脂肪肝的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衣食往行与脂肪肝和酒精肝的防治》重庆出版社,参编《内科学》、《胃肠病学和肝病学》、《肝脏病学》等学术专著30余本。在健康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以及《家庭医生》、《大众医学》等处发表科普文章100余篇,与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好医生网站等共同制作科教节目10余部。曾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参加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论文30余篇。

2001年起担任卫生部多项继教项目负责人并成功主办6届全国性脂肪肝诊疗新进展学习班,2003年、2005年分别担任上海全国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专题研讨会大会执行主席,2006年担任首届杭州全国脂肪肝中西医结合专家论坛大会共同主席。作为大会主持/演讲专家/专家委员会成员,2001年以来参加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周、亚太地区NAFLD专题研讨会、日本国际脂肪性肝炎会议、开罗中埃肝病论坛,以及在国内主办的6次大型国际学术活动;作为第一执笔者起草我国“2001年版NAFLD诊断标准(草案)、2003年版NAFLD诊断标准、2006年版NAFLD诊疗指南”;作为重要专家参与制定“亚太地区NAFLD诊疗指南及其解读、我国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以及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疗效评估标准”。

曾获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论文奖(2006)、日本肝病学会杰出贡献奖(2004年)、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1999、2002、2003)、上海市首届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九届银蛇奖二等奖(2003)、中国宝钢教育奖(1996)、中华医学会中青年肝病优秀论文奖(1999,2000,2001,2006)以及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行政记大功1次,2003)等荣誉10余项。2000年入围上海市首届医苑新星百人培养计划,次年被评为优秀医苑新星;2000年入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培养计划,2003年入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05年入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答疑结果:

脂肪肝与相关疾病

1、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病人,这种病人有时候会出现ALT和AST的轻度升高(一般在正常上限两倍以内),如何鉴别这种病人酶学升高的来源?也就是说,肝功损害到底来自乙肝活动还是脂肪性肝病?最近有文献认为: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elevated ALT levels in HBeAg negative/HBV DNA negative patients.不知是否也适用于其他的慢性乙肝?除了肝组织活检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鉴别?

答:1)脂肪肝ALT升高的特点,轻度升高,100U/L左右,很少大于200U/L;可在长时间内持续升高,很少明显波动;2)如果HBVDNA阴性可以认为ALT来源于脂肪肝;国外甚至有学者提出,HBVDNA<104,ALT可认为来自脂肪肝;3)如果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如血糖异常、血尿酸高、中心性肥胖等,组分越多、紊乱程度越重、越能说明ALT可能来自脂肪肝。建议在抗病毒治疗之前,应通过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以不疲劳为度)、严格禁酒3-6个月,如果原先增高的体重和腰围有所下降而血清ALT无改善则可考虑ALT更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所致,此时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但仍需警惕治疗期间体重增加和新发代谢紊乱。如果改变生活方式后,肝酶下降甚至脂肪肝减轻,那么ALT更可能是脂肪肝所致。为此,除了肝活检以外,试验性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鉴别诊断。

2、关于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似乎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有随访几十年的资料证明)。他们确实是相关的吗?如果是肯定的,有研究认为脂肪肝在经历肝纤维化、肝硬化最后达到肝癌之后,80%的病人反映脂肪肝的组织学标志消失。我的问题是,如果进行一个回顾性调查,我们如何判定目前的肝癌病人,它的始发因素是脂肪肝?

答:脂肪肝与肝癌之间肯定存在相关性。主要表现为(1)有脂肪肝和肝硬化的患者,不容易有转移性肝癌;(2)脂肪肝可以通过肝炎、肝硬化而最终发生肝癌,嗜酒、肥胖、糖尿病是HCC的危险因素。当然,如想通过现有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探讨脂肪肝与HCC的关系可能会有很多缺陷(主要是病史资料残缺)且难以令人信服。毕竟我国HCC更多与HBV慢性感染有关,而NAFLD相关肝癌是小概率事件。有兴趣的同道可做些基础研究或作前瞻性研究。

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编辑: wangmi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