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将糖尿病教育渗透到治疗中
作为医生,必须认识到治疗过程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将糖尿病教育渗透到治疗中。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的目标不仅是血糖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良好控制,还应该予以人文上的关怀,给患者以鼓励和支持。除了埋头于临床实际工作,临床医生还应该打开视野,展开相关科学研究,以更好了解中国人群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控制状况,以探索基于我国人群特征的防治方法。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勿让血脂成为糖尿病管理的短板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状况较为严峻,做好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防控糖尿病的战略前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要尽量降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生风险;二是要尽量降低已患糖尿病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血脂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较为常见,但已成为糖尿病管理中的短板。目前我国尚缺乏血脂对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风险增高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切点,临床医生不仅需要诊断高脂血症,还需要诊断高脂血症引发的某种程度疾病状态。对于血脂管理现状不理想最为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目前宣传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我国应加强血脂临床管理和血脂造成危害的大众宣教。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扭转防控局面需扎实研究与切实转化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对高效预测、防治疾病至关重要。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病学经典之作DIAMOND项目已无法准确反映我国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况,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展设计合理的大规模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近年来转化医学研究已成为促成实验室成果与临床实践变革双向并进的重要桥梁。因此,研究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而是需要直接转化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希望正在进行的、以及未来开展的高质量的1型糖尿病相关研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能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血糖监测是血糖管理的薄弱环节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血糖监测应用现状不尽人意。
思想改变行动,对于医生而言,要加强血糖监测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训练;对于患者而言,临床医生要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血糖监测指导和教育。落实到具体临床工作,临床医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应采用适宜的规范化监测处方、加强血糖数据管理以及切实落实对监测的指导。只有医患双方努力,才能改变这一环节的薄弱状况。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控制肥胖是糖尿病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肥胖是罹患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临床中一定要把控制肥胖当作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肥胖型糖尿病,临床医生不能仅仅注重血糖的降低而忽略了肥胖的防控,应该做到减重与降糖并重,这样可以使患者获益叠加。另外临床医生还需要注意,许多降糖药物本身会带来体重的增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周智广教授:早期诊断和鉴别LADA很重要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一种在成年人群中发生的免疫介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我中心已经观测过新诊2型糖尿病和LADA患者的自然病程,随访5年后,LADA患者的胰岛功能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衰退速度约为2型糖尿病的3倍。但由于LADA和2型糖尿病起病临床特征相似,均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鉴别LAD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遵循指南还要打破临床成规
走向规范之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根据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一系列临床指南,并将其推而广之。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充分应用指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指南推广的难点在于,有较多因素影响指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如临床医生的工作习惯、对指南的认识程度、患者要求等。但不论如何,只有重视指南,全面深刻领会指南,改变固有思维,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