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BMD)测定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症灵敏度高,诊断率高。其是最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 Leslie 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 BMD 测定试验研究,发表在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上。该试验收纳了 6629 名骨质疏松的中年妇女入组,每名患者应用双能 X 线测量仪检测髋部、股骨颈、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然后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应用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几年后进行疗效观察。
试验结果表明:骨密度是反应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骨密度上升、下降、平稳等数值,预示患者骨折风险的变化。
重复筛查骨密度是否有价值?有
美国预防服务组主张推荐筛查骨密度来判断骨质疏松,但并不推荐重复筛查,因为并没有证据表明其据有临床价值。而该项试验结果就能够提供证据,改变界对 BMD 的看法。
尽管所有患者筛查 BMD 后都接受了骨质疏松治疗,仍然有约五分之一的入组患者骨密度测量值下降,她们骨折的风险也随之上升。所以在查找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治疗药物的依从性之后,临床常规重复筛查骨密度也是重要手段。
持续 BMD 监测是否对临床有益?有益
临床上应用一系列的骨密度监测用来评估骨质疏松治疗是否有效。然而实际上很多患者的依从性不好,不能坚持用药,BMD 检测又有 3%~5% 的临床误差,那么 BMD 持续监测是否有价值?
该试验结果表明,初次 BMD 监测后:大多数普通患者,应在 3 年后进行 BMD 测定;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应在 1 年后进行 BMD 测定;低风险患者应在 5 年后进行 BMD 测定,临床获益较大。
骨密度可以预测 10 年的骨折风险
该试验显示,髋部骨密度下降,会比常人更易罹患骨质疏松骨折,髋部骨折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骨密度值升高,则这些风险都会相应降低。 与正常值相比,总骨密度下降,则 5 年的骨折风险增加,10 年的骨折风险进一步上升;总骨密度上升,则 5 年与 10 年的骨折风险都降低。
骨密度筛查能够预测 10 年骨折风险,骨密度下降则骨折风险越高,提前积极预防及治疗,可以降低患者骨折风险。重复筛查骨密度、定期监测骨密度对患者有积极影响,临床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