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称幼儿说话晚应考虑克氏综合征

2012-04-21 16:52 来源:爱唯医学网 作者:BRUCE JANCIN
字体大小
- | +

罗德岛孩之宝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代谢科主任Charlotte M. Boney博士在美国儿科学会(AAP)主办的实用儿科会议报告,男孩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症的最常见原因——克氏综合征,影响到1/660的男性,而诊断率非常低。

“75%的克氏综合征患儿直至成年时都未获得诊断,因而错失了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正常青春期发育的机会。”患有克氏综合征的新生儿看上去完全正常,但在之后的童年期还有很多诊断机会。最常见的危险征兆包括:隐睾,累及25%~40%的克氏综合征男性患儿;语言发育延迟,超过40%的患儿存在这一症状;学习障碍,累及超过75%的患儿;情绪和行为问题,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累及25%以上的患儿。克氏综合征患儿在幼儿园和学前班还常常表现为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会适应问题。

Boney博士指出:“如果一个男孩1岁时睾丸仍未降至阴囊,之后有出现说话偏晚,在幼儿园是个“破坏分子”,在三年纪或四年级时表现出学习障碍,就应该考虑到克氏综合征的可能性。”她说,鉴于1岁时睾丸仍未降至阴囊的男孩远不到10%,如果届时她无法触到睾丸,就会在转诊至泌尿外科之前对其进行核型检查以排除克氏综合征。

克氏综合征的特点是延迟进入青春期,而且内分泌学方面表现为血清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水平增高,而睾丸激素水平低于其所属Tanner分期。大多数受累的男孩仍会开始青春期,但会逐渐变缓直至停滞。克氏综合征的诊断需要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加以确证。大约90%的克氏综合征患者为47xxy,10%为47xxy/46xy,少于1%为48xxy。

克氏综合征的治疗非常明确:睾酮替代治疗以实现正常的青春期发育。这些目标包括正常轨迹的青春期急速生长;正常男性肌肉质量、体脂分布和骨矿化;第二性征的诱发;社会心理幸福感。如果男孩在青春期没有正常男性化,就应开始肌内注射小剂量长效睾酮酯治疗,初始剂量为每3~4周50 mg,在1年期间逐渐增至每2~3周200~300 mg。一旦患儿进入Tanner 4期范围且血清睾酮水平上升至超过300 mg/dl,就可以过渡到经皮睾酮贴剂维持治疗。患儿会非常乐意转为维持治疗,因为贴剂可以自行使用,且带来的血清睾酮水平波动比肌内注射更小。大部分患儿更乐于在手臂、大腿或后背上贴上贴剂,而不是贴在阴囊上。每天在皮肤上涂抹睾酮凝胶,也是一种可选用的替代疗法。使用凝胶期间的血清激素水平非常平稳,但这类产品清洗起来比较麻烦。

虽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克氏综合征患儿将获得完全正常的性功能,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阻止患儿的生殖细胞死亡。为了保留生育后代的可能性,许多大型中心目前已开始为克氏综合征患者提供睾丸活检提取健康精子的服务,这些精子会被储存起来以备将来进行辅助生殖。但对于克氏综合征患儿而言,寻找健康精子的时间窗相当窄,必须在其大约16~20岁时进行活检,所以往往在患儿情感尚未成熟之时就不得不与其讨论提取精子的问题。

Boney博士报告称无相关利益冲突。

编辑: sumi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