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二)流行病学
二、临床表现
(一)疼痛
(二)脊柱变形
(三)骨折
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一)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三)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预测
(四)跌倒及其危险因素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骨质疏松的诊断
(二)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三)骨质疏松诊断流程
五、预防及治疗
(一)基础措施
(二)药物干扰
(三)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关注问题
(四)康复治疗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股质量。
骨质疏松症可发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至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本指南仅涉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下载链接:http://d.dxy.cn/detail/20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