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教授:心血管疾病合并肺部疾病,用药策略如何考量?

2020-08-18 10: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观看完整视频,参与有奖答题,请戳我 >>

β 受体阻滞剂用于临床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是《2019 ESC 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推荐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一线用药;在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高血压心率管理的治疗中,β 受体阻滞剂也得到了医生们的广泛的认可,例如,在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偏头痛、门静脉高压症和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治疗中,都常常能见到 β 受体阻滞剂的身影。

但在患者中,现实局面却截然相反

尤其是在中国,β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甚至远低于很多医生和专家的预期。

比如,在一项由霍勇教授牵头的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显示 [1],在全国 298 家医院的共 5011 例临床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仅 61.1% 接受了 β 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使用并不充分。

又如,China PEACE 5r-HF 研究对中国代表性的 189 家医院的 10004 例心衰入院人群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2],结果发现,在所有入院的心衰患者中,只有约 1/3 的患者在住院前使用过任何 ACEIs、ARBs 或  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而尽管住院期间 β 受体阻滞剂处方率达到 59.1%,但出院后只有 46.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更多指南的推荐

一个普遍存在的顾虑是,担忧 β 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糖脂代谢异常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事件。尤其是在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对肺气道功能影响的担忧更加常见。

但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打破了这一局面。

β 受体阻滞剂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 [3] 等。

而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对 β1 受体有较高选择性,能够降低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多部国内外权威指南 [3-6] 都一致推荐在合并肺部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使用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在合并肺部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长期获益

以目前选择性最高的 β 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为例。

在真实世界研究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7] 中,比较了比索洛尔(n = 987)、其它 β 受体阻滞剂(n = 1348)和非 β 受体阻滞剂,对心绞痛患者长期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主要终点为总死亡率,定义为 CPRD 中记录的任何原因的死亡。

结果显示,在整个研究期间,比索洛尔组患者的死亡风险较其他 β 受体阻滞剂降低 55% (HR: 0.45; 95% CI: 0.34–0.61)),较非  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降低 50%(HR: 0.50; 95% CI: 0.38–0.66)。

并且,比索洛尔还能够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长期心血管疾病再发风险。相较其他 β 受体阻滞剂,在 14 年的随访期间,患者再发心绞痛和 5 年内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都显著的降低了。

结语

对于合并肺部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应使用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而比索洛尔是目前 β1 选择性最高的 β 受体阻滞剂,较其他 β 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除了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还能带来长期的心血管获益,包括降低死亡率和各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戳文末「信源地址」神秘惊喜等着你!


参考文献

[1] 蒋捷, 王新刚, 贾佳, 等. β 受体阻滞剂在中国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使用及其影响因素.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 43: 227-233.

[2]Yu Y, Gupta A, Wu C, et al.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in China: The China PEACE Retrospective Heart Failure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19;8(17):e01288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  等.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46(9):680-694

[4]2020 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5]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 10(6):1-130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8;2(4):196-225

[7]Sabidó M, Thilo H, Guido G.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bisoprolol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A real-world evidence study. Pharmacol Res. 2019;139:106-112.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晓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