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长期应用双膦酸盐后可能出现股骨转子下不全性骨折并伴有疼痛出现,其中约15%的病例可能进展为完全性骨折。尽管非手术治疗也能治愈骨折,但有研究表明采用髓内钉(IMN)预防性固定的成功率更高。本研究通过费效比分析(CEA)以评估并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方式治疗双膦酸盐相关性股骨骨折(BAFFs)的费用和疗效之间的差异。
方法:建立Markov决策程序模型表示与本次CEA相关的主要决策和疗效结果。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一组诊断为BAFFs 的病例资料,以确定相关状况、决策和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并由其它相关研究的病例或恰当文献补充可能性数据。根据本院有关设备、植入物以及药品价格估算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总体费用。采用公开发表的针对类似骨折病例的治疗数据估算本组病例的质量校正生存年(QALYs)。最后分别以每一项疗效指标计算平均费效比(ACER)。
结果:大多数计算结果均显示诊断为不全性ABFFs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疗效更佳。包括所有治疗措施的花费在内,预防性IMN较非手术治疗的总费用要高平均21000美元。每一项疗效指标相应的ACERs如下:平均标准功能障碍指数(简明骨骼肌肉功能评价的组件之一)每一分对应4800美元; 每降低1%的骨折可能性需花费800美元;以2年为标准从入院开始时开始计算每增加1个QALY需花费约7800美元。与此趋势不同的是住院时间——接受预防性IMN的病例住院时间通常更长,但这与出现完全性骨折后所增加的治疗时间基本相等。此外,本研究模型预测如果将分析时间延长至10年,则ACERs的变化会进一步支持采用预防性IMN,其理由包括:不全性BAFFs进展为完全性骨折的可能性类似或者更高;预防性IMN的成功率相当或更高,且平均生存质量更高;以及非手术治疗病例采用其它治疗方式所产生的累积费用。
讨论和结论:诊断为不全性BAFFs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可能由于费用较高以及对手术相关风险的担心而放弃预防性IMN治疗。我们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手术治疗后通常能取得更好的术后短期疗效,我们建议患者以及医疗部门在制定决策的时候考虑到费效比因素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