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需而行、以「质」取胜|,助力我国检验医学站上新台阶

2019-06-27 10: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近年来,质谱技术作为精准医疗前沿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在国家临床重点检验专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以患者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从 2011 年开始建设质谱检验平台。时至今日,科室不仅在质谱检验的临床与科研领域取得诸多喜人成绩,其自身也成长为中国临床质谱检验的学术重镇和技术推动者。

与此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质谱技术的开展情况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的不足,且相关管理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为了推动质谱技术又好又快地规范发展、助力我国检验医学站上新的台阶,中山医院检验科在潘柏申教授和郭玮教授的带领下,联合全国知名医院同行,通过举办培训班和编纂应用建议等多种形式,力图让越来越多的检验医生了解并掌握这项技术,进而造福更广大的患者。

质谱技术赋予检验医学「火眼金睛」

质谱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J.J.Thomson 最早通过质量分离出氖同位素,而所用仪器就是第一台质谱仪。进入 20 世纪,质谱仪因其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而逐渐被广泛应用。欧美发达国家最早将质谱技术引入医学检验部门,发展相对成熟。目前,服务于临床诊疗的质谱检测项目已达 400 余项,包括新生儿筛查、激素及其代谢物检测、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族检测等领域。

潘柏申教授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对于检验医学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前瞻认识。他介绍说,精准医疗是指能够施行精准的治疗或精准的预防。但无论哪种,医生首先要依靠精准的信息来进行精准的诊断,而质谱技术与发展如火如荼的测序技术一样,是能够为医生提供精准信息的重要检测技术之一。

 001.jpe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

中山医院检验科在引进沃特世液质联用(简称 LC-MS)检测平台之后,着力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及方法建设方面打好基础,已形成辐射上海的检测服务能力。潘柏申教授强调,在发展质谱检测项目时,临床之所需是优先考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临床科室,帮助到前来就诊的患者。

郭玮教授目前任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在她看来,如果说影像之于外科是如虎添翼的话,那么质谱技术对于善于分析检验数据的内科医生而言,不啻于装上了「火眼金睛」。郭玮教授表示,内分泌是临床质谱检测应用中受益最大的学科之一。内分泌系统中的许多小分子激素在体内的水平可以用痕量来形容,20 世纪 50 年代前放射免疫分析法等相关技术没有实现突破,无法对这些激素进行准确定量,内分泌学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放免法的建立是内分泌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突破,使内分泌临床诊断水平大为提高。

 002.jpe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

而质谱技术是 21 世纪推动内分泌学科发展的另一项重要的、划时代的微定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精准鉴别多种内分泌异常疾病。很多内分泌疾病没有典型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高血压、肥胖等非特异性常见症状。应当采取哪类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谱检测给出的结果。郭玮教授表示,我们可以把微量激素和激素的整个代谢过程清楚地展现给内分泌医生,这对他们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帮助。

除了内分泌学之外,质谱技术在临床用药监测和微生物鉴定与分析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郭玮教授介绍说,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某些药物的安全治疗窗较窄,一旦过量使用易导致毒性或成瘾反应,因此药物浓度需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质谱技术以其高灵敏、高特异性、多物质同时检测的特性,可用于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目前国内外已在临床开展免疫抑制剂、疼痛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肿瘤治疗药物、抗真菌药物等检测项目。

据了解,中山医院检验科在类固醇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治疗药物监测等检测项目的研发与临床转化上,取得了大量的实践应用经验。以类固醇激素的质谱检测为例,科室采用质谱技术仅需要 8 分钟就可以分析 20 项内分泌激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科室的建议,按不同疾病表征将 20 项激素指标归纳为 8 种 LC-MS 检测组合,既方便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以培训和应用建议为支点撬动质谱规范发展

鉴于质谱应用在中国临床检验领域的飞速发展,前不久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质谱年会上首次开设了亚洲专场,郭玮主任受邀做了学术报告——《质谱技术在中国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各国专家对质谱技术在中国临床检验领域应用的飞速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郭玮教授非常自信地表示,中国检验医学界在质谱检测领域正在迎头赶上,中山医院检验科的质谱检测技术无论从硬件配置到服务能力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过,从全国的视角来看,质谱检验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专业人才的不足。潘柏申教授认为,人才培养是医学检验部门迎接质谱检测时代来临的基础。不同于临床常规检测,质谱技术专业人才需经过长期培训、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医学检验部门应在引入质谱技术前充分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

为了尽快改善这一局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 2016 年起,开始面向全国有意学习质谱检验技术的检验医生举办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郭玮教授对此表示,质谱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对人员操作要求尤其高。中山医院检验科作为中国质谱检验技术的先行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尽一份心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对质谱技术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临床质谱使用的规范化水平及检验质量,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沃特世公司技术支持的首届临床质谱高级进修班也于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成功举办。郭玮教授介绍说,此次高级进修班主要针对具有一定临床质谱应用经验的检验医生,围绕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发验证」、「质量管理」、 「临床应用」、「科研-临床转化」、「应用解决方案」等专题进行授课,探讨 LC-MS 在检验医学中的临床应用。

 003.jpe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配备的 LC-MS 液质联用质谱仪

当值得一提的是,培训班在三天学习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特别安排了一天的上机操作,以进一步加深学员们对临床质谱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规范化实际操作能力。这一课程设置得到了参与学员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

潘柏申教授补充道,为了进一步规范质谱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中山医院检验科在广泛征求领域内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领衔执笔编写了《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发表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7 年第 10 期上。这份应用建议将质谱技术的前沿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融合,对为什么用质谱、怎么用质谱、质谱实验室的要求、方法鉴定和验证的要求、如何结合临床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对于开设有质谱检验服务的医院及相关医生极具参考价值。

当下,由于质谱技术为检验医学带来的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医院希望能够开展相关服务。为此,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潘柏申教授与郭玮教授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能将中山医院检验科在质谱检验领域的积累与全国同道分享。两位教授特别强调,医疗机构在开展质谱检测服务时,需要根据先患者之需而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质谱技术带给患者的获益落到实处。

编辑: 吴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