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的研究设计
临床研究荟萃分析提示伴有2型糖尿病并服用吡格列酮治疗的绝经后妇女外周骨折发生率增加。这些表观现象增加背后的机制仍是未知的。为了检查吡格列酮对骨矿密度(BMD)和骨转换的影响,来自美国海伦海耶斯医院Henry G Bone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在伴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的绝经后妇女中,最大剂量的吡格列酮对BMD或骨转换没有影响。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9月20日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杂志上。
该研究中,在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从25个站点(美国)招募受试者。伴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的绝经后妇女参与这项研究。干预措施包括吡格列酮 30mg/d(78例)或安慰剂(78例),1个月后增加至45mg/d,总治疗12个月,接着是6个月的洗脱期/随访。测量从基线到第12月和从第12月到第18月期间总股骨近端(主要终点)、全身、股骨颈、腰椎和桡骨BMD百分比变化。
该研究结果表明,吡格列酮组从基线至第12月总股骨近端BMD的最小二乘均数变化为0.69%,安慰剂组为0.14%。终点任何部位BMD或骨重建标志物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观察到吡格列酮治疗改善血糖控制盒胰岛素敏感性。另外,吡格列酮似乎增加身体脂肪,可能影响骨密度测量,特别是在腰椎。1例吡格列酮治疗受试者和3例安慰剂治疗受试者经受被证实的骨折。18个月期间,1例吡格列酮治疗受试者和3例安慰剂治疗受试者发生显性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不良事件类型和发生率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临床使用经验相一致。
该研究发现,在伴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的绝经后妇女中,最大剂量的吡格列酮对BMD或骨转换没有影响,而且能如预期的改善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