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教育管理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级管理,全程支持的综合实践」。在大会现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姬秋和教授接受了丁香园采访,详细讲述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DSMS)的重要性,现有 DSMS 平台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院内外血糖管理方法和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
丁香园:DSMS 是现在糖尿病管理创新的热点,能否请您简要的介绍一下 DSMS?您如何看待 DSMS 的未来发展?
姬秋和教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生的工作,患者的自我管理也不可或缺。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5 驾马车」,其中教育是实现患者良好自我管理的基础。现在糖尿病教育已从最初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SME),逐渐发展为 DSMS。在 DSMS 模式下,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支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更多获益。
DSMS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还是 CDS 的日常管理情况,都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达标率都非常低,,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因此应大力推广 DSMS。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提高,政府对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手段的加强,以及分级诊疗的进一步开展,相信未来会从社区到三级医院,从个人到医疗团队,从每一家医院到医联,全方位开展 DSMS,这将极大地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率。
丁香园:现在有很多服务于 DSMS 的平台和程序,请问您认为什么样的管理系统才是好系统呢?
姬秋和教授:目前我国 DSMS 还处于起始阶段,其特点为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网络性及主导性。比如现在有很多企业以产品销售为目的推广 DSMS;一些专门的机构、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参与 DSMS;还有一些医院,从医生集团或者医联体角度实施 DSMS。
我认为,以上管理系统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够推动我国 DSMS 的发展,就是好的系统。未来的目标是整合这些系统,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和规范各个系统,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消除各个信息孤岛,将全国各省、市、地区中,来自不同的行业、学会、企业的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数据都纳入一个数据库,实现糖尿病的一体化综合管理。
丁香园:血糖管理是 DSMS 中很重要的一点,请问目前患者院内院外血糖管理的衔接有哪些改进的地方?
姬秋和教授: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院内进行的静脉血糖和血红蛋白检测,以及患者在家中进行的末梢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应用非常普遍,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很多患者的监测数据保存不完整;二是虽然有些血糖仪连接了 APP 应用程序,血糖监测数据可以直接传输到手机上,但是患者并没有提供给医生,因此没有获得足够的临床指导。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包括西京医院,已经实现了院内血糖管理的信息化,即从护士收到床旁血糖监测的医嘱开始,到实施血糖监测,不再需要手动记录,而是系统自动形成和储存血糖数据,并反馈给医生。未来还要进一步实现院内血糖监测数据和患者出院后血糖监测数据的衔接,从而形成血糖的「纵深」管理。另外还需要连接糖尿病管理相关公司、医院和家庭之间的血糖监测信息,消除区域化,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丁香园:请您分享一下胰岛素泵在我们国家目前使用的情况?对未来有什么建议?
姬秋和教授:胰岛素泵是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胰岛素注射工具,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其在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方面都给患者带来很大获益。患者在接受医生培训之后可以很好地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并个人使用,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个人用泵较少,更多的是在院内使用。在国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下,院内使用胰岛素泵也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血糖强化治疗的目的,并且可以让患者在很快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感受到先进的注射技术带来的良好体验。
在西京医院,院内胰岛素泵使用主要有三种场景:一是在内分泌科,对血糖非常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二是在其他科室,对围手术期血糖很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提高患者术前血糖达标率,控制术后血糖水平,从而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总体住院费用;三是在门诊,例如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好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可以采用门诊辅助的院外使用胰岛素泵模式进行治疗。
小结
DSMS 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都很低,推广 DSMS 任重而道远。目前国内存在多个 DSMS 平台,未来方向是整合这些平台,实现糖尿病的一体化管理。在血糖监测方面,企业、医院和家庭的血糖监测数据还需要更好地衔接。在胰岛素治疗上,胰岛素泵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注射工具,给院内外患者带来了良好的体验,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