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 β 链 N 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 全称为: 血红蛋白 β 链 (血液)-N-(1-脱氧果糖-1-基) 血红蛋白 β 链。反映检测前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 诊断糖尿病的优点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稳定产物,其具有以下优点:
离体样本稳定,常温可稳定 24 h;
生物学变异小,在 2.0% 以内;
无需空腹,可任意时间采血;
相对来讲不受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有国际公认的参考体系,可以监测其结果的准确性;
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好于血浆 (清) 葡萄糖。
所以,HbA1c 的测定能满足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需求。
HbA1c 检测的标准化
HbA1c 的实验室测量结果准确可比,实现检测的标准化,是 HbA1c 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 是保证和改进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 HbA1c EQA 计划于 2000 年正式开展,与国外相比,我国 HbA1c 检测的标准化起步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目前已建立并运行比较完整的 HbA1c 参考系统。我国 HbA1c 检测的整体质量已有明显提升。
但我国 HbA1c 检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仍面临复杂的局面和挑战;临床实验室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 HbA1c 检测的人员操作、室内质控等方面的管理亟待加强。
一些检测系统的自身性能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多数即时检测 (point—of-care testing,POCT) 方法检测 HbA1c 的精密性、准确性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不能用于糖尿病诊断,但可以用作监测方法。此外,多种因素可直接影响 HbA1c 的检测结果。
影响 HbA 1c 检测结果的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 因此, 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 HbA1c 测定, 对结果产生影响。
干扰因素包括: 血红蛋白病、衍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及药物等。有些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方法学特异), 而有些干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克服 (非方法学特异)。
实验室应知晓 HbA1c 测定存在的干扰因素, 某些患者人群可能需要用某种特异的 HbA1c 测定方法或不适宜采用 HbA1c 来反映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不同分析系统干扰因素是不同的,相关医务工作者应知晓所用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如:变异血红蛋白 HbE 和 HbD 对一些离子交换 HPLC 法有干扰,但对免疫法没有干扰;HbS 和 HbC 会干扰一些免疫法和个别离子交换 HPLC 法。
HbA1c 的局限性
单独使用 HbA1c 监测糖尿病可能将病程短于 3 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漏诊,HbA1c 检测结果对调整治疗后的评估以及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HbA1c 诊断糖尿病的切点
采用 HbA1c 进行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筛查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且在不同人群及不同 HbA1c 切点均提示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
2010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正式将 HbA1c 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2011 年 WHO 发布报告,推荐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 HbA1c 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手段,6.5% 为诊断糖尿病的临界值。同时,HbA1c<6.5% 并不能排除经血糖检测诊断的糖尿病。
目前,美国、欧盟、澳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将 HbA1c 列为糖尿病的监测和诊断指标。
但 HbA1c 筛查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尚需进一步确立。由于 HbA1c 存在种族差异,中国人群 HbA1c 诊断糖尿病切点可能有别于国外标准。
目前基于社区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 HbA1c 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比研究以及 HbA1c 与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成人中,HbA1c 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 6.2%~6.4%,以 6.3% 的证据为多,低于 ADA 和 WHO 发布的 HbA1c ≥ 6.5% 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我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 年版)》和《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建议将 HbA1c 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但暂不推荐在我国将 HbA1c 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
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在 4.0%~6.0% 的医院,HbA1c 6.5% 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为了保证 HbA1c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各级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61-2015)-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根据 HbA1c 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监测的同时,实验室应积极、认真做好 HbA1c 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以验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逐步提升检验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
深信不久的将来,针对国人的 HbA1c 临床检验技术会逐步完善,并融入国际标准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委员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12): 853-858.
[2] 赵春艳, 张盼, 石春雷, 娄培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我国糖尿病前期筛检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12): 1147-1149.
[3] 杨日东.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1): 1594-1596.
[4] 郭喜, 廖远泉, 沈继龙. 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方法学进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06): 646-650.
[5] 王冬环, 陈文祥, 张传宝等. 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08): 673-678.
[6] 陈静, 纪立农, 周翔海, 蔡晓凌. 糖化血红蛋白在中国人群筛查糖尿病患者的荟萃分析.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8. (03): 177-187.
[7]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 年版). 糖尿病天地 (临床). 2016. (05): 2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