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蛋白与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受检测方法的影响

2013-07-26 16: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desperado-c
字体大小
- | +

血清硬化蛋白与骨转换指标之间的关系

硬化蛋白抑制骨形成,并参与骨机械负荷应答,但循环硬化蛋白的作用和意义鲜为人知。为了使用三种不同的免疫测定法,评估血清硬化蛋白与趋钙激素、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矿含量/骨矿密度(BMC/BMD)以及骨微结构的关系,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的Rene Rizzoli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按照使用免疫分析方法不同,硬化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硬化蛋白与趋钙激素或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依赖免疫分析识别的表位和骨量调节表位。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7月17日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

该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在一个由187例、年龄65±1(x±SD)岁的健康受试者(98例女性;89例男性)组成的队列中测量血清硬化蛋白。

该研究结果表明,总的来说,试验Ⅰ、Ⅱ和Ⅲ的平均硬化蛋白(95%CI)分别为37.3(18.0–69.2)ng/l,1165.8(464.0–2296.4)ng/l和513.5(250.7–950.9)ng/l。试验Ⅱ和Ⅲ组的男性受试者的血清硬化蛋白较高。在所有三个试验组,仅在校正全身BMC(WB–BMC)后,硬化蛋白和PTH呈负相关。校正性别和WB–BMC后,仅在试验Ⅱ组骨转换标志物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1型胶原羧基端肽(CTX)呈负相关。校正性别后,在所有三个实验组,硬化蛋白与WB–BMC、桡骨远端和胫骨远端皮质骨面积、松质骨体积(BV/TV)和骨小梁数目、以及腰椎和股骨近端面积骨密度呈正相关。

该研究发现,按照使用免疫分析方法不同,硬化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发现硬化蛋白与趋钙激素或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依赖免疫分析识别的表位和骨量调节表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chengl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