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课堂:马华梅教授解读 2017IMPE CPP研究亮点

2017-12-08 21: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点击进入2017 IMPE专区,观看视频

性早熟是一种青春发育的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的特征如生长突增、生殖器官及性征的发育成熟等均比同年龄儿童明显提前。简单来说,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即出现性发育征象可诊断为性早熟[1]。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PP)又称真性性早熟,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导致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2]

2017年9月,第10届儿科内分泌国际会议(IMPE)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国内外大咖、学者云集,同飨顶级学术盛宴。CPP遗传学研究和诊断方面有何新进展?且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马华梅教授一一分解。

遗传学研究新进展,或可使CPP机制进一步明确

青春期发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自2006年发现GABRA基因与CPP有关至今已经10余年了,随着测序方法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CPP相关基因被发现。MKRN3和DLK13基因在今年的IMPE崭露头角,它们是如何被发现,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

除CPP相关基因外,一些遗传因素导致的综合征是否同CPP存在着某种关联呢?大会分享了Silver-Russell综合征(RSS)和Temple综合征(TS)。来自美国、法国的大样本RSS&TS青春发动研究和来自日本的大样本TS青春发动研究又会给临床医生带来哪些启示呢?

CPP诊断有了新手段?

国内外研究不谋而合,共同揭示肥胖与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的关系。来自韩国的研究是否能奠定随机血清LH水平盆腔超声的诊断价值?加拿大研究将基础LH作为CPP诊断的一线检测手段又有哪些证据支持?采血时间是否会影响基础LH对CPP诊断?临床上青春前期的GnRH激发试验长期缺乏正常值,最新研究能否填补这一空白?

迷雾重重,点开下方视频,看马华梅教授拨开云雾,逐一为你解密!

点击观看视频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指南]性早熟诊疗指南[J]. 卫生部, 201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6):412-418.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