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所致的代谢综合症。
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御严寒,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产生的热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致使有些「亚临床甲减」病人发展为「临床甲减」,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畏寒怕冷。
还有些甲减患者,进入冬季后没有相应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也会出现甲减病情加重、症状再现。
因此,此时需要格外注意甲减患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及时发现与诊断
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全身各个器官都有作用,因此,甲减的临床表现往往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乏力、畏寒、心跳缓慢、纳差、便秘、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嗜睡、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月经不调、贫血、面色蜡黄、有黏液性水肿等等。
由于甲减症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病情进展缓慢,因此,甲减在早期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冬季来临,寒冷是人们在冬季的正常感受,但如果一反常态地格外怕冷,就要当心是不是「甲减」使然,当然,甲减的蛛丝马迹不光是「怕冷」,当临床上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千万别忘了检查甲状腺功能。
(1)常感疲劳、犯困、精力不足;
(2)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难集中;
(3)体重增加;
(4)皮肤干燥、变粗、指甲变脆;
(5)怕冷、情绪低沉、变懒、少言懒语;
(6)食欲变差、消化功能差、便秘;
(7)血压升高、心跳变慢;
(8)全身肌肉庝痛、四肢麻木;
(9)全身无名原因浮肿、皮肤发黄。
若患者有畏寒怕冷、心跳过缓、体重增加、乏力嗜睡、腹胀便秘等低代谢症状,甲功检查显示 TSH(促甲状腺激素)增高、FT4(游离甲状腺激素)减低,即可诊断「原发性甲减」。
若检验结果是 TSH 降低或正常,TT3、FT4 减低,则考虑是「中枢性甲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TSH 偏高,但 TT3、FT4 正常,这种情况叫「亚临床甲减」。
治疗要点
与甲亢相比,甲减的治疗相对简单,只需每日补充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便可,临床常用的是左甲状腺素片。
1. 替代剂量要合适
剂量过大,会引起病人心动过速、多汗、兴奋等甲亢反应;剂量不足,则病人畏寒、少汗、纳差、乏力等低代谢症状无法得到纠正。
2. 充分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
一般先从每天半片到一片(25~50 μg)开始服用,特别是老年人以及合并心脏病的甲减患者,起始剂量一定要小、调整剂量一定要慢,以免发生心血管意外(如心绞痛、心衰等)。
3. 妊娠期甲减
左甲状腺素片用量最好是一步到位(大约 100 μg/d),尽快使孕妇甲功恢复正常,以减少甲减对胎儿的影响。
4. 冬季需要调整剂量
气候寒冷,机体对热量的需求增加,因此,需要适当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剂量。
5. 不可擅自停药
除少数甲减(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药物引起的甲减)能够彻底治愈外,大多数甲减(主要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都是永久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
6.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
三个月到半年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
7. 亚临床甲减
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孕妇、TSH 水平高于 10mU/L 者以及有严重总高胆固醇血症者除外,这些亚临床甲减同样也需要服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
注:甲减治疗是长期过程,一定要向患者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
不都需要高碘饮食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不少患者都想当然地以为,凡是甲减患者一律都应高碘饮食,其实这是不对的。
是否需要补碘?这要根据甲减的病因而定,如果不恰当地过量补碘,非但不能预防甲减,反而会诱发甲减的发生。
成人甲减最常见的病因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原因有甲状腺手术、放射碘治疗以及碘摄入不足(主要见于碘缺乏地区)等,因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即中枢性甲减)临床比较少见。
(1)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则可适当补碘。
(2)如果甲减是由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则不需要补碘,反而要限制海带、紫菜高碘食物。因为高碘饮食会增加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浓度,诱发并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3)其它原因所致的甲减,如手术后、放射性碘 131 治疗后。此类患者正常的甲状腺细胞减少,即使大量补碘,仍无法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维持主要依靠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补不补碘意义不大,故正常饮食即可。
警惕严重并发症
甲减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且与发病年龄有关。婴幼儿期甲减往往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症」;育龄期妇女甲减可以导致月经不调及不孕;妊娠期甲减不但容易导致流产、早产,而且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成人甲减几乎会影响病人的各个方面,导致腹胀便秘、血脂紊乱、心包积液、心力衰竭、肾功异常、贫血、性功能障碍、精神抑郁、肥胖浮肿等等。
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属「粘液性水肿昏迷(myxedema coma)」,这种情况几乎全部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如未能及时治疗,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 50%。病前多有感染、应激等诱发因素,及时发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