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老年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预计2040 年全球>65 岁的老年人口将>13 亿,占届时人口的14%。未来10 年内,>65 岁的老年人口将超过<5 岁的儿童人口。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00 年以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脆弱人群,也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我国是全球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全球结核病疫情下降的同时,老年结核病(是指年龄>65 岁的老年人结核病,包括65 岁以后患结核病和60 岁以前患结核病未愈而延续到65 岁以后)却呈明显增多趋势,2000 年全国第4 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65 岁的结核病患者占8%,是各年龄组平均涂阳患病率的3.6 倍,其中老年涂阳病例数占涂阳病例总数的28.6%。
由此可以看出,老年结核病疫情严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源,但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如果发现不充分,可成为家庭最主要和最隐蔽的传染源,同时也成为影响结核病发现率及控制指标的最主要的人群。因此,关注老年结核病人群,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临床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反应迟钝,结核病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加之对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的缺陷,导致忽略就医或不能准确提供有关病史。有研究表明,67.2%的老年肺结核发病隐匿,约1/4 的老年肺结核无症状,容易漏诊。即使有症状者也不典型,因对诊断无特异性,易导致诊断延误。
美国疾控中心一项报告表明,1985~1988年期间诊断的86 292例结核病,>65岁老年患者中生前诊断的仅占26%,死后诊断的占60%。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对结核病缺乏了解和应有的警惕,对很多老年人即使出现呼吸道症状也没有首先考虑此病。
另外,由于老年人常伴存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存在往往会掩盖结核病的症状或将结核病的症状归于这些疾病。
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
因老年人细胞免疫反应改变等,胸部X 线较多表现为分布在肺基底部、前部、肺门的浸润性病灶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渗出性胸膜积液等,如果不细致读片或在短期内不能复查胸片,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因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或弱阳性,进一步加剧了漏诊、误诊。
患病率及死亡率高
2000 年流调结果表明,老年结核病(≥65 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440/10 万,是各年龄组平均涂阳患病率的3.6 倍。我国的第2~4 次(分别在1984~1985 年、1990 年和2000 年)全国流调结果均显示,肺结核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年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20 岁以后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1979、1990 和2000 年的高峰分别出现在60、70 和75 岁组,患病率高峰每隔10 年年龄向后推移5 岁。2000 年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表明,上海市老年肺结核死亡率高达12.34/10 万(全人口为1.89/10 万),化疗1 年后死亡率达到了17.0% (118/694)。结核病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55.2 岁,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复发率及耐药率高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弱,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和危重疾病,易使潜伏感染再燃或重新感染。相比其他年龄组复治率下降的状况,我国老年结核病的复治率仍在29.5%的高水平。
另外,耐药患者较多,其中住院患者的耐药率可高达93.8%,可能由于多数患者曾患过结核病,进行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大多为广泛性纤维干酪样病变或混合型,空洞及排菌较多,对抗结核药物已有耐药性或是耐多药。
另外,2000 年流调结果显示,在老年人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高达11%,有文献报道指出,因非结核性疾病而发生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高达19% ~80%。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多,治疗依从性较差
老年人年老体衰,肝脏功能较弱,药物耐受性较差,且常伴有其他合并症,对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非常敏感,从而增大了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老年人作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本病的知晓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诊治。另外,老年患者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不好,可引起广泛性耐多药结核病。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力度与深度,加强管理工作,重视老年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制定发现及控制措施,对于结核病的流行、控制和消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好者:选择抗结核药品的剂量要低于常规剂量。选择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品。适当减量以肾脏代谢为主要途径的药品,禁用对肾脏有损害药品。可选异烟肼、利福喷汀、左氧氟沙星或乙胺丁醇。但氧氟沙星和乙胺丁醇要适当减量,因这两种药物主要经过肾脏代谢或可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计算药量。
1.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低者:可选用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同时口服升白药治疗。动态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注意排查有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使白细胞维持在3.0 ×109/L,血小板>5.0×109/L。
2.体弱者及免疫功能低下,各脏器功能尚正常者:可选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喷汀和(或)左氧氟沙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如患者不能进食和药物,可采取鼻饲(如利福喷汀)和静脉输液相结合的方式;异烟肼和氧氟沙星可静脉给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3.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者:注意所选药品的剂量要偏低,必须同时采取其他积极治疗的措施以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有条件者要监测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
4.合并糖尿病者:注意有无糖尿病并发症,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6 mmol/L,可根据病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抗结核药品:异烟肼、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如眼和肾功能尚好,在强化期可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
复治方案 对复治患者,首先要查痰或进行其他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进一步查清复治患者是否存在耐药以及耐药程度,是单耐药、多耐药还是耐多药或广泛耐药,有无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其他合并症等。在药敏结果未回报前可用一线抗结核药品,待药敏结果回报后再调整。
不同耐药的治疗原则
1.无耐药者,可继续一线抗结核治疗。
2.多耐药者,应选≥3 种敏感药。
3.耐多药者,应选≥4 种敏感药。
4.广泛耐药者,老年患者极少( 临床所见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主要是缺乏安全可靠的新药。从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品中选择敏感的患者可接受的药品,并考虑启用WHO 抗结核药品分类的第5组药品中的人1~2 种,采取综合治疗。
5.老年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疗程应同其他年龄组。
其他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时,可间断静脉输注丙种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患者的非特异免疫力。目前,上市的众多“免疫调节剂”,仅可暂时提高非特异免疫力,对提高结核特异性免疫依据不足。免疫过强也可致不良反应。目前的免疫治疗尚不能缩短抗结核治疗疗程。
中药治疗 对食欲减退者,建议请中医会诊进行调理。食欲和体重的增加,可提高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结核病病灶的修复。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不仅是简单的化痰、止咳等表面症状的处理,还需注意和警惕患者原有的隐蔽的疾病也需要得到合理的治疗。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好血糖,以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老年肺结核的治疗监测
因结核病的治疗疗程长,老年患者各脏器的功能正在逐渐减退,初、复治标化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依从性差,因此,治疗监测有别与其他年龄组。用药前患者及家属均要参与权衡利弊,并要签署化疗同意书,其目的是告知患者抗结核药品存在着各种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以便提醒患方和家属,配合医方双方共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观察细、监测频、早干预是治疗监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