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 8 问:试试会几道

2015-08-19 09:34 来源:丁香园 作者:黄珊珊
字体大小
- | +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 60%-70% 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这种常见的并发症,你知道多少?来看看 Medcape 网站上的 8 道问题,测一测自己是否能拿满分。

1.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

A. 自主神经病变

B. 局灶性神经病变

C. 周围神经病变

D. 近端神经病变

正确答案:C 。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周围神经病变,约 50% 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远端受累,出现疼痛和感觉障碍。

2. 以往的概念「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这一说法为什么不准确?

A. 此概念已改为「糖尿病腰骶丛神经病变」

B. 因为糖尿病会影响到整个中枢系统

C. 因为糖尿病还会导致肌萎缩,所以不应局限于周围神经病变

正确答案:B。

最近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首先累及下肢远端,随着病情进展,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糖尿病腰骶丛神经病变」和「糖尿病性肌萎缩」均指「近端神经病变」。

3.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患者的疼痛强度与神经病变程度是否成正比?

A. 是

B. 不是

正确答案:B。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约 20% 有疼痛症状,其中 5% 感觉极度疼痛。神经病变程度相当的患者中,某些患者的临床表现或许更加严重。可能的原因是糖尿病导致神经纤维受损,患者因而出现感觉障碍。但神经纤维有再生能力,会不断向脊髓神经元发放异位冲动,引起脊髓水平的兴奋性增高,所以一些患者会出现异常疼痛。除此之外,人体的疼痛感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各项检查没有任何异常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可能非常严重。

4. 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增加下肢截肢风险,接受截肢的患者中大约有一半:

A. 年轻化,45 岁左右

B. 一侧肢体截肢的同年,另一侧也将截肢

C. 五年内会发生死亡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截肢的高发年龄是在 67-76 岁。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其 5 年生存率仅 50%,某些特殊情况下,死亡率将高达 85%。患者一侧肢体截肢后 1 年,另一侧截肢的风险约 42%,3-5 年后风险升至 56%。而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足部溃疡甚至截肢最重要的因素,尽管一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是高危人群,务必引起重视。

5. T1DM 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对勃起功能障碍(ED)有何影响?

A.ED 的风险加倍

B.ED 的风险升至四倍

C. 没有影响,因为 ED 仅发生在年龄超过 55 岁的 T2DM 患者中

D. 没有影响,因为周围神经病变不会影响到生殖器官

正确答案:B。

2014 年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以及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DCCT/EDIC)的数据显示,T1DM 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其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会升高 4 倍,还伴随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如尿急、遗尿等。既往的一项分析显示,勃起功能的恢复与患者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但根据最近五年的研究,勃起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6. 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病程进展或可减缓?

A.T1DM

B.T2DM

C.T1DM 和 T2DM

D. 都不能

正确答案:A。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的数据显示,严格控制 T1DM 患者的血糖,其 5 年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将减少 60%,但并不能延缓 T2DM 患者神经病变的进展。可能的原因是,T2DM 患者早期即出现神经病变,而且,T1DM 以及 T2DM 并发神经病变的生理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7. 下面哪一项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A. 肾脏疾病

B. 肥胖

C. 吸烟

D. 以上都有关

正确答案:D。

上述均是已经确定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的一种,因此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吸烟亦可导致该疾病,酗酒、感染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而肾脏疾病中,血液中的毒素蓄积可加重神经损伤。血糖控制不佳以及糖尿病病史是该并发症重要的预测指标。

8.「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无法治愈」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

1.    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延缓疾病进展,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损伤。

2.    联合使用抗癫痫药及抗抑郁药缓解疼痛,同时可采用一些替代疗法,如辣椒素、硫辛酸、经皮电神经刺激、针灸等。

3.    若出现消化及泌尿系统问题、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等,可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跨学科协作诊疗,如联合医生、护士、足疗师、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和疼痛专家等,才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有效的方法。患者的治疗方案,不仅仅是严格控制血糖,改变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更需要向患者提供辅助器具、神经调节治疗以及物理疗法、行为疗法和补充疗法等。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黄珊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