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为什么要抗血栓

2011-09-13 00:00 来源:心血管论坛 作者:胡大一
字体大小
- | +

心脏就象一个泵,每次搏动都将血液泵向全身,为全身的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的这种机械活动是受电活动控制和支配的,正常情况下,电活动来源于位于心房的窦房结,窦房结规律发出电脉冲,每分钟60-100次,向心脏各部分传导,引起心脏各部位顺序收缩(心房到心室)。房颤时,心脏的电活动不再受窦房结支配,被心房内快速,杂乱无章的电活动替代,相应地心室出现快速而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大部分房颤是有原因的,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甲亢等,多表现为持续性房颤,也有少部分找不到原因者,称为孤立性房颤。

据统计,房颤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约7-14%。

房颤时心排血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甚至达到50%,尤其同时存在心室功能有损害时。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诱发心肌缺血。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平均每年5%,占脑梗塞的10%-15%;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没有房颤的5-7倍,当心脏有瓣膜病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更高。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据国外5个大规模临床试验(AFASAK,SPAF,BAATAF,CAFA,SPINAF)的综合分析报道,长期口服可密定(华法令)降低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达68%,在适当监测的情况下,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是房颤病人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口服抗凝药物最大的顾虑是对出血的担心,所以对凝血监测是必须的,目的是在保证抗血栓疗效的同时,又避免出血的发生。近年来国际上采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监测可密定用药,事实证明,大出血的发生率并不明显高于口服的阿司匹林。

我们自己的体会是,抗凝(血栓防治)门诊加床旁PT/INR监测(Hemochron),是提高华法令抗栓疗效,确保病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结合对病人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还可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病的自信心。

国外有人尝试华法令抗凝自我管理,179例病人随机分为在家里自己测定INR(CoaguCheka)调节华法令用量和常规门诊治疗,结果令人振奋,抗凝不足的情况减少了,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满意程度提高,但在国内要慎重应用,必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和病人或家属良好培训的情况下进行。

编辑: 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