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急性主动脉夹层:本病(尤其Ⅰ型)因高血压危象和主动脉瓣反流可出现急性心衰。超声心动图一旦明确主动脉瓣反流,应立即手术。
4.其他疾病:主动脉窦瘤破裂、心脏内肿瘤(如左心房粘液瘤)以及心脏内巨大血栓形成(在左心房或肺动脉)等均会造成瓣膜反流或流出道梗阻,可引起急性心 衰,需要立即手术。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不良、心脏阻断时间延长或反复多次阻断、心脏畸形纠正不彻底、心脏移植供心缺血时间过长以及术后心包压塞等均 可造成严重低心排综合征,需要给予积极的药物和非药物(包括IABP和ECMO)治疗,甚至再次手术。各种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并发症亦可导致急性心衰, 其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损伤、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重度反流、封堵器脱落梗阻、心脏破损出血以及心包压塞均需要紧急手术。
急性心衰处理要点
◆确诊后即应采用规范的处理流程。先进行初始治疗,继以进一步治疗。
◆初始治疗包括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静脉给予吗啡、攀利尿剂(如呋塞米)、毛花甙C、氨茶碱(或二羟丙茶碱)等。
◆初始治疗仍不能缓解病情的严重患者应做进一步治疗,可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缩血管药。
◆病情严重或有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原性休克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治疗,并酌情采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IABP、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
◆BNP/NT-proBNP的动态测定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其水平在治疗后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要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
急性心衰的基础疾病处理
一、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急性心衰
1. 缺血性心脏病是40岁以上人群心衰的最常见病因。通过询问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电图和心急损伤标志物等检查,特别是心电图和心肌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多数可以明确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和评价心脏的结构变化和功能。
2. 针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因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要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而对于无急 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即可。(2)抗凝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患者可根据相应指南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等抗凝治疗。(3)改善心肌供血和减少心肌耗氧的治疗,应给予口服和静脉硝酸酯类药物。(4)他汀类药物治疗。(5)对于因心肌缺血发作而诱发和加重的急 性心衰(主要表现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有动态的缺血性ST-T改变),如果患者血压偏高、心率增快,可在积极控制心衰的基础治疗上慎重应用口服甚至 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6)对于ST断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若在溶栓和急诊介入治 疗时间窗内就诊并有溶栓和介入治疗指征,在评价病情和治疗风险后,如在技术上能够迅速完成同时患者家属充分理解,则可予急诊介入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但此 时介入治疗风险较大,必要时在应用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更安全。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有利于急性心衰的控制。对于 已经出现急性肺水肿和明确的Ⅰ或Ⅱ型呼吸衰竭者则首先纠正肺水肿和呼吸衰竭。(7)合并低血压和休克者,如有条件可积极给予IABP或ECMO等机械辅助 支持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8)除急诊介入治疗外,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应在急性心衰得到有效缓解后进行。
二、高血压所致的急性心衰
其临床特点是高血压(>180/120mmHg),心衰发展迅速,CI通常正常,PCWP>18mmHg,X线胸片正常或呈间质性肺水肿。此 种状态属高血压急症,应把握适当的降压速度。慢性高血压患者因血压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快速降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快速降压会加重脏器缺 血。如急性心衰病情较轻,可在24~48h内逐渐降压;病情重、伴肺水肿患者应在1h内将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降低≤25%,2~6h降至 160/100~110mmHg,24~48h内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优先考虑静脉给予硝酸甘油,亦可应用硝普钠。呋噻米等襻利尿剂静脉给予能起辅助降压 之效。乌拉地尔适用于基础心率很快、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后心率迅速增加而不能耐受的患者。
三、心瓣膜病所致的急性心衰
任何内科治疗和药物均不可能消除或缓解心瓣膜病变及其造成的器质性损害。此种损害可促发心肌重构,最终导致心衰。在疾病逐渐进展过程中,一些因素尤其伴快 速心室率的房颤、感染、体力负荷加重等均可诱发心衰的失代偿或发生急性心衰。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早期采用介入或外科手术矫治是预防心衰的惟一途径,部分无 症状的心瓣膜病患者亦应积极考虑采用,以从根本上改善其预后。
伴发急性心衰的患者,原则上应积极采取本指南所列的各种治疗举措,力求稳定病情,缓解症状,以便尽快进行心瓣膜的矫治术。已经发生心衰的患者,均必须进行心瓣膜矫治术,不应迟疑。反复的心衰发作不仅加重病情,也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并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所致的急性肺水肿常由快速心室率的房颤诱发,在农村地区仍较常见。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对成功治疗急性心衰极其重要。可应用毛花甙C 0.4~0.6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2h后重复一次,剂量减半。效果不理想者,可加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宜从小剂量开始(普通剂量之半),酌情增 加剂量,直至心室率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还可静脉使用胺碘酮。药物无效者可考虑电复律。一旦急性心衰得到控制,病情缓解,应尽早考虑介入术或外科手术,以 解除瓣膜狭窄。
四、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的急性心衰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心衰类型,也是引起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1. 评估患者的风险,作出危险分层:根据可能发生急性心衰的风险,术前可作出危险分层。(1)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7d以内)、新近发生心肌 梗死(7d~1个月)、失代偿性心衰、严重或高危心律失常、严重心瓣膜病以及高血压Ⅲ级(>180/110mmHg)。(2)中危:缺血性心脏病 史、心衰或心衰失代偿史、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3)低危:年龄>70岁、心电图异常(左心室肥厚、完全 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肺特异性ST-T改变)、非窦性心率以及未控制的高血压。高危者应推迟或取消手术。中、低危者术前应做充分的预防治疗。多个低危因素并 存,手术风险也会增加。
2. 评估手术类型的风险:不同类型的手术对心脏的危险不同。对于风险较高的手术,术前要做充分的预防治疗。(1)心脏危险>5%的手术:主动脉和其他主 要血管的手术、外周血管手术;(2)心脏危险1%~5%的手术:腹腔内手术、胸腔内手术、头颈部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整型手术、前列腺手术;(3)心 脏危险<1%的手术:内窥镜手术、皮肤浅层手术、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门诊手术。
3. 积极的预防方法:(1)控制基础疾病,如治疗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控制血糖、保护肾功能以及治疗已有的慢性心衰等;(2)药物应用: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 剂的应用可减少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危险,并降低冠心病病死率;(3)ACEI、ARB、他汀类和阿司匹林也有报告可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 衰的发生率,但ACEI有诱发低血压倾向,应注意监测和纠正。
4. 围手术期的治疗:急性心衰的处理予前述相同。有报告左西孟旦可成功用于此类心衰,包括围生期心肌病,术中和术后的及性能嘎心衰与心原性休克。rhBNP也有应用的报告,其疗效与硝酸甘油相仿。
5. 特殊装置的应用:有发生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压倾向的心衰患者,术前可安置IABP或双腔起博器;术中发生的急性心衰如IABP不能奏效,需要安装人工心脏泵,但这些装置的益处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充分证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