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个人泵疗法的五大问题

   2017-09-04
字体大小:

院内调泵与院外调泵有哪些异同?

  1. 在中国住院人群中,院内戴泵以 2 型糖尿病为主,院外以胰岛功能绝对缺乏为主,相对难度系数较大。

  2. 在饮食和运动方面,院内患者饮食和运动会相对固定,院外患者相对多样化。

  3. 在调泵技能方面,院内调泵以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和胰岛素泵的操作为主,在稳定饮食和运动的情况下相对好调,而院外调泵过渡到培训患者提高胰岛素泵的使用技能为主。

此外,胰岛素泵的使用进阶过程有 2 个阶段(院内和院外),是逐渐进阶提升的过程。

院内第 1 步着重于确定总剂量和基础率比例,院内第 2 步则强调对基础率进行设定。

院外调泵在院内调泵基础上,强调患者实现「吃多少打多少」的大剂量模式和恰如其分地纠正高血糖和低血糖。

长期戴泵患者技能提高的关键点是什么?

长期戴泵患者在使用技能的成长过程中存在以下关键点:

  1. 不要被恶性循环摧残信心血糖高低会临时改变餐前大剂量或纠正大剂量,但低血糖高血糖会反复波动,特别陷入「高血糖-纠正-低血糖-进食-高血糖」的怪圈,没有方向感,彻底摧残信心;

  2. 确定最佳基础率再调整而理想的基础率是实现患者血糖平稳和生活自由度的前提,设置要接近生理模拟状态,并在晚点就餐或未进食时血糖不会明显波动。调整法如下:

    (1)跳餐实验(最经典方法);

    (2)餐后至餐前法(基于指尖血糖监测结果,通常 8 点血糖);

    (3)回顾性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调整基础率;

    (4)九段基础率法,适合同步调整大剂量和基础率。

    大剂量:根据餐后 2 h 与餐前血糖来调整大剂量:餐后 2 小时的血糖值应比餐前高 30~60 mg/dL(1.7~3.3 mmol/L),如果低于 1.7 mmol/L  表示大剂量过大,高于 3.3 mmol/L 则表示剂量不够;

    基础率:通过比较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和下一餐前的血糖来评估基础率。

  3. 根据进餐情况运用大剂量模式

碳水化合物量计算,饮食种类改变时不同大剂量模式应用;

3.jpg
图 1 为胰岛素泵智能向导的组成部分

胰岛素泵使用中需要注重哪些细节与要点?

胰岛素泵使用细节非常重要,足以影响到患者的血糖和血糖规律的摸索,对于戴泵患者的培训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胰岛素输注部位隔 2-3 天更换一次,同一皮下注射部位使用 3 天以上,胰岛素的吸收效率就会降低,引起血糖升高;

  2. 更换胰岛素时注意无菌操作,胰岛素污染影响胰岛素活性;

  3. 恰如其分纠正低血糖,学会使用吃 15 克葡萄粉 15 分钟监测血糖的方法;

  4. 记录饮食、运动血糖笔记(时间、血糖、饮食、运动、胰岛素剂量、分析原因等);

  5. 处理高血糖报警。

4.jpg
图 2 为高血糖报警处理流程

长期戴泵患者皮肤护容易出现瘢痕、结节、脂肪萎缩等问题,患者要像「爱护自己的脸一样爱护自己的腹部皮肤」,相关处理要点如下:

  1. 务必严格按照规定三天更换皮下胰岛素输注部位,轮换注射;

  2. 穿刺时洗手消毒,进行无菌操作;

  3. 若发生感染可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

  4. 无菌性结节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处理。

心理情绪和血糖水平有什么关系?

抑郁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研究显示: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 13% 和 22%;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尤其是共病抑郁的患者,血糖控制更差。

糖尿病戴泵患者常有「耻辱感」、低血糖焦虑等心理情绪问题,生活中出现血糖波动时,此类患者往往情绪化处理,导致血糖波动越来越大,为血糖控制带来障碍。

胰岛素泵未来是人工胰脏吗?

目前提出的人工胰脏是对胰岛素分泌生理调节的模拟,通过血糖感知设备对血糖感知并发出指令;中央处理器基于算法调节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的分泌;泵输出设备进行胰岛素或其他激素的分泌;形成闭合回路调节血糖。

相信在未来能够完全替代生理胰脏的人工胰腺能够出现,让患者轻松调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赵晓龙老师系列直播课程第二讲。

预知更多精彩内容,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丁香智汇」回复「胰岛素泵」,查看更多文章和直播回放。

点击查看「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大咖们更多精彩分享

丁香智汇二维码.gif

编辑: 萨咪咪    来源:华山内分泌